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2020年接触的一家佛山国资委的企业,在跟他们的安全总监聊天的过程中他频频叹气:“老板很不开心。因为每年都在投入,每年都在搞体系审核,但是为何看不到任何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基建现场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基建现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教育、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加强基建现场安全管理。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保障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提高运输效率而建立的一套组织结构、制度和管理措施。有效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减少伤亡和损失,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5000年历史下来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一种现象。但这种现象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来讲有时候不是一件好事。
在现今国内安全管理的概念里,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实际操作层面,监管都是不得不做的事,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最让人痛恨、且事倍功半、本末倒置的事!
管理,是通过组织去拿结果。过程中个人觉得其实比较重要的是能否建立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老板信任员工,员工信任老板。有了尊重和信任,才会有工作的意愿和激情。
某些地方给下级单位下达了一个任务:各单位要组织所管辖区域内的企业员工参加线上消防考试,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消防知识。但是在下达要求的时候,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
为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进一步抓紧抓实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省安委会办公室、省消安委办公室日前联合下发紧急通知,在全省开展住宅小区等重点场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持续至3月底。
理解了框架思维,你就明白了为何你做了那么多努力却收获不了结果。理解了框架思维,你才能在更高维度上有的放矢。
打造学习型组织是这个企业正在推进的一项工作。而学习型组织最主要的产出是组织创新。能够把其它业务的方法引申到另一业务领域,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
安全培训这个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却非常考验一家企业的功力。
管理体系PDCA逻辑非常正确。但个人认为,管理体系能够不断循环的前提是积极安全文化已经建立。在文化力量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应该另辟蹊径,而不能囿于PDCA的形式,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2023年2月17日,针对辽宁盘锦1月15日发生的浩业化工重大爆炸着火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约谈了盘锦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承包商管理对于不少企业来讲都很头疼,原因有几个:
但是,如果能够把现下安全管理部门一年365天中真正把精力投入在现场风险以及管理赋能方面的时间记录下来进行比较的话,那么这个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
个人认为本质安全应该是所有风险都得到识别且控制措施做到了最低合理可行。以年前辽宁盘锦爆炸事故为例,带压堵漏作业是否允许?如果行业标准不允许,那么本质安全就是不要执行带压堵漏。
所谓的技术正确,就是法律法规标准、管理体系等有明确说法的,例如在有可能存在气体泄漏的地方必须安装气体探测器、企业必须要有应急预案和演习、必须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等等。这些决策的依据是明显摆在台面的,比较容易(简单说花钱就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扎实做好工业和民爆行业复工复产期间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营造和谐氛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做安全管理的兄弟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明知道这样做毫无用处但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某项工作上?明知道换个方式会产出比较好的结果但却无能为力?
所谓沟通不畅,地动山摇。发通知是沟通,开会是沟通,公众号也是沟通,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沟通是非正式场合的沟通,以及沟通所采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