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行业AI安全隐患巡查系统:实现道路施工风险监测与隐患记录
导读
道路施工(如市政道路改扩建、高速公路养护、城市快速路新建)具有 “作业面分散、动态变化频繁、交叉作业多、社会影响广” 等特性,传统人工巡查易出现 “风险漏判、记录不规范、数据难追溯” 等问题。AI 安全隐患巡查系统依托 “移动巡查端 + AI 识别引擎 + 云端管理平台” 架构,整合图像识别、物联网感知、地理信息等技...
道路施工(如市政道路改扩建、高速公路养护、城市快速路新建)具有 “作业面分散、动态变化频繁、交叉作业多、社会影响广” 等特性,传统人工巡查易出现 “风险漏判、记录不规范、数据难追溯” 等问题。AI 安全隐患巡查系统依托 “移动巡查端 + AI 识别引擎 + 云端管理平台” 架构,整合图像识别、物联网感知、地理信息等技术,构建 “风险实时监测、隐患规范记录、数据联动治理” 的全流程管理体系,适配道路施工从前期围挡搭建、中期路基施工到后期路面铺设的全阶段安全管理需求,同时响应《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中 “动态风险管控、隐患闭环治理” 的要求。
一、AI 赋能道路施工风险精准监测:从 “人工排查” 到 “智能识别”
系统通过 “移动巡查采集 + 固定设备监测 + AI 智能分析” 三维一体模式,实现道路施工关键风险点的自动识别与实时预警,解决传统巡查 “效率低、漏判率高” 的痛点。
(一)聚焦道路施工核心风险点:明确监测范围与标准
结合道路施工安全规范与事故高发场景,系统预设 “五大类核心风险” 监测清单,每类风险均关联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确保监测有章可循:
临时设施风险:监测围挡稳定性(如围挡倾斜角度≥5° 判定为高风险)、临时防护栏设置(高度≥1.2m、间距≤1.5m)、临时用电规范(线缆是否架空或穿管、配电箱是否上锁并张贴警示标识);
路基施工风险:监测基坑开挖(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粉质土边坡坡度≤1:1.5)、路基碾压(压实度是否达标,实时关联压路机传感器数据)、地下管线保护(是否按方案设置防护桩,避免机械碰撞);
交叉作业风险:监测机械交叉作业(如挖掘机与渣土车作业半径是否重叠)、人员机械混合作业(人员是否穿戴反光背心、是否进入机械回转半径)、临时交通导改(警示标志是否齐全、导改路线是否畅通);
环境影响风险:监测扬尘控制(PM10 浓度是否≤0.5mg/m³,关联扬尘传感器数据)、噪声污染(昼间≤70dB、夜间≤55dB)、施工废水排放(是否经沉淀处理后排放);
人员行为风险:监测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是否系安全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如压路机司机需持特种作业证)。
(二)多终端 AI 识别:让风险监测 “随时随地、精准高效”
系统支持巡查人员移动端(手机、平板)与施工现场固定设备(AI 摄像头、无人机)协同监测,通过 AI 算法自动识别风险,降低人工判断依赖:
移动端实时识别:巡查人员使用系统 APP 拍摄现场照片或视频,AI 引擎 1-2 秒内完成识别并反馈结果:
拍摄临时围挡时,自动识别 “围挡倾斜角度、是否有破损、警示标识是否完整”,如识别到 “围挡倾斜 8°、无反光条”,立即标注 “高风险” 并推送整改建议(“调整围挡垂直度至≤3°,补充反光条”);
拍摄基坑作业时,自动识别 “边坡坡度、是否设置临边防护、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如发现 “边坡坡度 1:1.2(设计要求 1:1.5)”,同步关联设计图纸,提示 “坡度不符合要求,需按设计整改”;
支持语音辅助识别,巡查人员口述 “3 号基坑有工人未戴安全帽”,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风险记录并定位至对应区域。
固定设备自动监测:在施工关键区域部署 AI 摄像头与物联网传感器,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
路基施工区域安装 AI 摄像头,自动识别 “机械作业半径内是否有人员闯入”,发现违规时立即触发现场声光报警(“请注意,禁止进入机械回转半径!”),并同步推送预警至巡查人员 APP;
临时用电配电箱安装电流电压传感器与 AI 摄像头,实时监测 “线缆电流是否过载、配电箱是否上锁”,如电流超额定值 10% 或配电箱未上锁,立即推送 “临时用电高风险” 预警;
扬尘噪声监测仪实时采集数据,当 PM10 浓度超标时,系统自动关联雾炮机控制模块,触发雾炮机开启降尘,同时记录超标时段与原因。
无人机巡航识别:针对长距离道路施工(如高速公路养护),通过无人机按预设路线巡航,AI 引擎自动识别大范围风险:
巡航路基施工段时,自动识别 “路基碾压是否存在漏压区域”(通过图像比对碾压轨迹)、“临时交通导改标志是否缺失”;
巡航桥梁施工段时,自动识别 “高空作业平台是否稳定、作业人员是否系安全带”,发现风险后自动标记位置并推送至地面巡查人员,指引现场处置。
(三)风险等级自动判定:让优先级 “清晰明确、处置有序”
系统基于 “风险影响范围、危害程度、整改难度” 建立三级风险等级判定模型(低、中、高),AI 识别风险后自动匹配等级并推送至对应责任人:
低风险(如 “临时用电线缆轻微拖地”):自动推送至现场班组长,要求 24 小时内整改;
中风险(如 “基坑边坡坡度略超标但无坍塌迹象”):推送至施工员与安全员,要求 8 小时内整改并复核;
高风险(如 “基坑边坡出现裂缝、机械作业半径内人员闯入”):立即推送至项目安全总监与项目经理,触发紧急处置流程(如暂停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同步至监理单位。
等级判定模型支持自定义调整,如针对城市核心区道路施工,可提高 “临时交通导改风险” 等级权重,确保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

二、规范道路施工隐患记录:从 “纸质记录” 到 “数字化闭环”
系统通过标准化记录模板、自动数据填充、多媒体附件上传,确保隐患记录 “要素完整、格式统一、可追溯”,同时实现 “记录 - 整改 - 验收” 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一)标准化隐患记录模板:让记录 “不缺项、无遗漏”
针对道路施工不同类型隐患,系统预设标准化记录模板,核心要素(隐患位置、类型、等级、描述、整改要求)自动关联 AI 识别结果,巡查人员仅需补充少量信息即可完成记录:
基础信息自动填充:
位置信息:自动获取巡查人员 GPS 定位,关联道路施工 BIM 模型或电子地图,精准定位至 “K2+300 路段(桩号)、3 号基坑北侧”,无需手动输入;
隐患类型:AI 识别后自动勾选类型,如 “临时设施风险 - 围挡倾斜”“路基施工风险 - 基坑边坡超标”,支持多选(如 “同时存在围挡倾斜与人员未戴安全帽”);
风险等级:AI 自动判定等级并标注,如 “高风险”,同时显示判定依据(“围挡倾斜 8°,超出安全阈值 5°”)。
结构化描述模板:
提供 “隐患现状 - 影响分析 - 整改建议” 结构化输入框,巡查人员可选择标准化选项或补充文字描述:
隐患现状:“K2+300 路段围挡倾斜 8°,底部基础松动,无反光警示条”(AI 识别结果自动填充,巡查人员可修改补充);
影响分析:“围挡倾斜可能倒塌,危及过往行人安全,影响周边交通”(系统提供标准化选项,点击选择即可);
整改建议:“1. 拆除松动基础,重新浇筑;2. 调整围挡垂直度至≤3°;3. 补充反光警示条”(关联风险类型自动生成,可自定义修改)。
多媒体附件上传:
支持上传照片、视频、音频附件,照片自动添加水印(包含时间、位置、拍摄人),避免篡改;
拍摄隐患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时,系统自动关联同一位置,便于验收时比对(如 “整改前围挡倾斜 8°,整改后倾斜 2°”);
支持上传设计图纸、检测报告等附件,如记录基坑边坡隐患时,上传 “基坑开挖设计图纸”,便于整改时参考。
(二)全流程数字化跟踪:让隐患 “整改有监督、验收有标准”
系统构建 “隐患记录 - 任务派发 - 整改实施 - 验收闭环” 全流程跟踪机制,每个环节数据实时同步,确保隐患不拖延、不遗漏:
智能任务派发:
隐患记录完成后,系统根据 “隐患类型 - 责任岗位” 对应关系自动派单,如 “围挡倾斜” 派给市政班组负责人,“基坑边坡超标” 派给路基工程师;
支持手动调整派单对象,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平台将复杂隐患(如 “地下管线保护隐患”)派给多部门协同处置(如工程部、管线产权单位);
同步推送派单通知至责任人 APP 与短信,标注整改时限(如 “高风险隐患 4 小时内响应、24 小时内整改”),超时自动升级提醒。
整改过程记录:
责任人接收任务后,通过系统 APP 上传整改过程照片、视频与文字记录,如 “拆除松动围挡基础(附照片)→ 重新浇筑混凝土基础(附照片)→ 调整围挡垂直度(附检测数据)”;
支持填写整改耗材与人员投入,如 “使用 C30 混凝土 0.5m³,投入 3 名工人,耗时 6 小时”,系统自动统计整改成本;
整改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系统发起 “协助请求”,关联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获取远程指导(如上传现场视频,专家在线给出整改方案)。
标准化验收闭环:
整改完成后,责任人提交验收申请,系统自动推送验收任务至验收人(如安全员、监理);
验收人通过系统查看 “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整改记录、检测数据”,现场复核时可使用 APP 重新拍摄验收照片,AI 自动比对整改是否达标(如 “验收时围挡倾斜 2°,符合≤3° 标准”);
验收合格后,系统自动闭环隐患记录,生成 “隐患整改验收单”(含验收人签名、验收时间、验收结论);验收不合格时,标注问题(如 “围挡仍倾斜 4°,未达标准”)并退回整改,重新计时。
(三)隐患数据自动归档:让追溯 “便捷高效、一目了然”
系统将隐患记录、整改过程、验收结果自动归档至云端数据库,支持多维度查询与统计,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多维度查询:支持按 “隐患类型、风险等级、整改状态、责任班组、时间范围” 查询,如 “查询近 1 个月‘路基施工风险’类隐患、未整改完成的记录”;
自动统计报表:生成 “隐患统计月报 / 季报”,包含 “各类隐患数量占比(如临时设施风险占 30%)、整改完成率(如 92%)、超时整改隐患清单”,支持导出 Excel 或 PDF 格式;
数据关联分析:关联道路施工进度与隐患数据,分析 “不同施工阶段隐患分布规律”,如 “路基施工阶段基坑风险占比最高(45%)”,为后续同类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数据联动与场景化应用:让系统 “适配需求、赋能管理”
系统不仅实现风险监测与隐患记录,还通过数据联动施工管理系统、物联网设备,拓展场景化应用,提升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整体效能。
(一)与施工进度联动:实现 “风险与进度同步管控”
系统关联道路施工进度计划(如 Project、Primavera 计划),根据施工阶段自动调整风险监测重点与隐患记录模板:
围挡搭建阶段:自动推送 “围挡稳定性、临时交通导改” 风险监测任务,隐患记录模板侧重 “围挡基础、警示标识” 要素;
路基开挖阶段:自动增加 “基坑边坡、地下管线保护” 监测频次,隐患记录模板关联基坑设计参数(如边坡坡度、支护方案);
路面铺设阶段:自动聚焦 “机械交叉作业、沥青摊铺温度控制” 风险,隐患记录模板新增 “摊铺温度监测数据” 录入项(关联摊铺机传感器数据)。
当施工进度滞后时,系统提醒 “避免因赶工忽视安全,需加强风险巡查频次”,如 “原计划 3 天完成 K2+300 路段路基碾压,实际已延误 2 天,建议增加每日巡查次数至 2 次”。
(二)与物联网设备联动:实现 “监测数据自动录入”
系统对接道路施工现场物联网设备(压路机、摊铺机传感器,扬尘、噪声监测仪,地下管线监测设备),自动同步监测数据至隐患记录与风险分析:
压路机传感器数据(压实度、碾压遍数)自动同步至 “路基碾压隐患记录”,如 “K2+200 路段路基压实度 92%(设计要求≥95%)”,系统自动生成 “压实度不达标” 隐患记录,推送至路基工程师;
地下管线压力传感器数据同步至系统,如 “给水管线压力骤降(从 0.4MPa 降至 0.1MPa)”,自动触发 “管线泄漏风险” 预警,推送至巡查人员与管线产权单位,同时标注可能泄漏位置;
扬尘监测仪数据超标时,系统自动生成 “扬尘污染隐患” 记录,关联雾炮机运行状态,如 “雾炮机未开启”,同步推送 “开启雾炮机” 任务至环保班组。
(三)典型场景应用:让系统价值 “具象化、可落地”
场景 1:路基基坑隐患监测与记录
巡查人员使用系统 APP 拍摄 3 号基坑,AI 自动识别 “边坡坡度 1:1.2(设计要求 1:1.5)、无临边防护、1 名工人未戴安全帽”,判定 “高风险”;
系统自动填充隐患记录(位置:3 号基坑北侧,类型:路基施工风险 - 基坑边坡超标 + 人员行为风险,等级:高风险),巡查人员补充 “边坡已出现细微裂缝” 描述,上传照片;
任务自动派给路基工程师,要求 “8 小时内整改”,工程师整改后上传 “调整边坡坡度至 1:1.5、设置临边防护、工人已戴安全帽” 照片,安全员验收合格后闭环记录。
场景 2:临时交通导改隐患监测与记录
系统 AI 摄像头监测到 “K1+500 路段临时交通导改标志缺失(仅设置 1 个警示锥,无方向指示牌)”,自动生成隐患记录;
任务派给交通导改班组,责任人到场后发现 “指示牌被车辆撞倒”,上传现场照片并发起 “协助请求”(需吊车清理撞倒的指示牌);
协助完成后,重新安装指示牌并上传验收照片,系统 AI 比对 “导改标志数量(3 个,符合规范)、位置(距作业面 50m,符合要求)”,验收合格。

四、系统落地保障:让风险监测与隐患记录 “持续有效”
(一)人员培训与操作指引
针对道路施工巡查人员(如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开展分层培训,通过系统内置 “新手引导” 模块,演示 “移动端 AI 识别、隐患记录填写、整改跟踪” 操作步骤;
制作 “道路施工常见风险 AI 识别指南”(图文版),如 “如何拍摄基坑照片才能提高 AI 识别准确率”,内置系统知识库,便于巡查人员随时查阅。
(二)考核与激励机制
将 “隐患记录完整性、AI 识别使用率、整改验收合格率” 纳入巡查人员考核,系统自动统计考核数据,如 “本月张三完成隐患记录 50 条,完整率 100%,AI 识别使用率 90%”;
对考核优秀者(如月度隐患记录完整率 100%、整改验收合格率 98%)给予奖励(如安全奖金、荣誉证书),对未达标者(如记录缺项率超 10%)进行再培训。
(三)系统迭代优化
收集巡查人员反馈(如 “某类风险 AI 识别准确率低”“记录模板需补充要素”),每月迭代系统功能,如优化 “基坑边坡识别算法”,新增 “地下管线隐患记录专项模板”;
针对不同道路施工类型(如市政道路、高速公路)优化系统参数,如高速公路施工增加 “长距离无人机巡航” 功能,市政道路施工强化 “临时交通导改风险” 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