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AI双重预防体系APP:实现多岗位安全任务精准推送与全流程监督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28 15:36:23 标签: AI双重预防体系APP

导读

建筑施工现场岗位繁杂(如作业人员、安全员、维保员、管理人员等),安全职责差异显著,传统任务分配易出现 “责任不清、推送错位、监督缺失” 等问题。AI 双重预防体系 APP 依托 “岗位画像 - 智能匹配 - 动态监督” 技术架构,构建 “任务精准推送、过程实时掌控、结果量化考核” 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将安全责任精准落实到...

建筑施工现场岗位繁杂(如作业人员、安全员、维保员、管理人员等),安全职责差异显著,传统任务分配易出现 “责任不清、推送错位、监督缺失” 等问题。AI 双重预防体系 APP依托 “岗位画像 - 智能匹配 - 动态监督” 技术架构,构建 “任务精准推送、过程实时掌控、结果量化考核” 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将安全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个岗位,适配房建、市政、地铁等多场景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同时呼应多地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中 “压实责任、闭环管控” 的要求。

赛为安全 (28)

一、构建岗位化任务推送体系:让 “该做什么” 精准直达

基于不同岗位的安全职责、作业场景与技能要求,通过 AI 算法实现任务 “千人千面” 精准推送,避免任务冗余或遗漏。

(一)建立多维岗位画像:明确任务推送的 “靶向坐标”

APP 为每个岗位构建包含 “核心职责、技能资质、作业区域、关联风险” 的四维画像,作为任务匹配的核心依据:

作业人员画像:绑定 “岗位类型(如架子工、电工)、作业区域(3 号楼 2 层)、技能证书(登高作业证)、每日作业内容(脚手架搭设)”,核心职责聚焦 “风险上报、个人防护、岗位隐患自查”;

安全员画像:关联 “负责区域(东区作业面)、监管重点(临边防护、临时用电)、考核指标(隐患整改率)”,核心职责涵盖 “隐患复核、现场督查、班前交底”;

维保人员画像:标注 “擅长设备(塔吊、施工电梯)、设备责任清单(塔吊 TC5613-1 号)、维保周期(每月 1 次)”,核心职责为 “设备巡检、故障处置、维保记录上传”;

管理人员画像:包含 “管理权限(项目安全总监)、关注指标(高风险隐患处置率)、责任范围(全项目)”,核心职责侧重 “任务审批、进度督办、考核复盘”。

画像数据实时动态更新,如作业人员调整至新区域、维保人员新增技能证书时,APP 通过人脸识别考勤、证书上传等功能自动更新画像信息,确保任务匹配精准度。

(二)打造三级任务生成机制:确保推送任务 “贴合实际”

结合施工进度、现场风险与管理要求,通过 “系统自动生成 + 人工精准派发” 结合的方式,生成各岗位专属任务:

自动化基础任务:APP 联动 BIM 进度模型与动态风险库,按 “日 - 周 - 月” 周期自动生成标准化任务。

每日任务:作业人员登录后自动推送 “岗位风险自查清单”(如架子工需检查 “立杆间距、脚手板固定情况”),同步关联当日作业内容的安全要求(如 “今日进行 3 层脚手架搭设,需重点排查防护栏杆缺失风险”);

每周任务:推送至维保人员 “设备巡检计划”,如 “本周需完成 2 台塔吊力矩限制器校准”,并附上次巡检发现的问题(如 “塔吊 TC5613-1 号上次检测显示钢丝绳磨损 3%”);

每月任务:推送至安全员 “区域隐患复盘任务”,需汇总 “东区本月高风险隐患处置情况”,APP 自动生成基础数据报表供补充完善。

触发式应急任务:当现场出现突发风险时,APP 自动触发任务推送。

风险关联触发:无人机识别到 “3 号楼临边防护缺失”(高风险),立即推送 “隐患处置任务” 至对应区域安全员(15 分钟内到场复核)与架子工班组长(1 小时内完成整改);

数据超限触发:深基坑位移传感器监测到 “单日位移超 8mm”,自动推送 “应急监测任务” 至地质工程师(30 分钟内到场复测)与项目总工(同步制定加固方案);

外部预警触发:结合天气预警推送 “暴雨防范任务”,如 “明日暴雨,推送至电工班组‘临时用电线路防水检查’,推送至安全员‘基坑排水系统巡查’”。

精准化人工派单:管理人员可通过 APP “手动派单” 功能,针对特殊需求推送个性化任务。

定向派单:选择 “电工张三”,推送 “5 号楼西侧配电箱维修任务”,注明 “需携带 25A 断路器备件”;

批量派单:针对新进场工人,批量推送 “安全培训任务”,需在 24 小时内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

分级派单:重大隐患整改任务可同时推送至责任人、部门主管与项目总监,实现 “多层监督”。

(三)优化任务推送体验:确保 “收到即明了”

针对施工人员移动端使用习惯,优化任务推送与展示方式:

多渠道触达:任务同步通过 APP 弹窗、短信、智能安全帽声光提醒(高危任务)推送,避免遗漏;

场景化展示:任务详情页关联现场地图与 BIM 模型,如 “隐患处置任务” 标注 “具体位置(3 号楼 2 层东立面)、导航路线、现场照片”,点击即可查看标准处置流程(SOP 图文指南);

优先级标注:任务按 “红(紧急)、黄(重要)、蓝(常规)” 三色标注,如 “塔吊异响处置” 标红,“日常巡检” 标蓝,首页优先展示高优先级任务,附带倒计时提醒(如 “距任务截止还剩 2 小时”)。


二、建立全流程任务监督体系:让 “做得怎么样” 全程可控

依托 AI 与物联网技术,构建 “进度跟踪 - 过程核验 - 结果验收” 的全链条监督机制,确保任务不打折扣落地。

(一)进度可视化跟踪:实时掌握 “任务走到哪一步”

APP 通过 “时间轴 + 数据看板” 实现任务进度透明化,不同岗位可按需查看对应权限的监督数据:

个人任务看板:施工人员首页显示 “待接收、处理中、待验收、已完成” 任务分类,点击 “处理中” 任务可查看 “剩余时限、已完成步骤、待办事项”,如维保人员查看 “塔吊巡检任务”,显示 “已完成力矩限制器校准(上传照片 1 张),待完成钢丝绳磨损检测”。

岗位监督看板:管理人员可查看分管岗位任务进度:

安全员看板:显示 “东区作业人员隐患上报任务完成率(92%)、未完成人员名单(张三、李四)、超时任务(2 项)”;

项目总监看板:展示 “全项目任务完成概况(今日完成率 88%、高风险任务处置及时率 95%)、超时未完成 Top3 任务”,支持一键钻取至具体责任人与任务详情。

自动进度更新:任务节点数据自动同步,无需人工填报:

位置同步:责任人到达任务现场后,APP 自动获取 GPS 定位,更新 “已到场” 状态;

操作同步:上传整改照片、填写检测数据后,自动更新 “处置中” 状态;

设备同步:维保人员完成塔吊校准后,设备数据自动同步至 APP,更新 “已完成校准” 状态。

(二)过程智能化核验:确保 “做得到位不敷衍”

通过 AI 技术与标准化要求,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精准核验,避免 “形式化完成”:

图像核验:作业人员上传 “防护栏杆整改照片” 后,APP 通过图像识别比对标准(如 “栏杆高度≥1.2m、间距≤11cm、固定牢固”),自动标注 “合格” 或 “不合格(栏杆高度仅 1.0m)”,不合格则需重新整改;

数据核验:维保人员填写 “塔吊巡检记录”,输入 “钢丝绳磨损度 2%”,APP 自动比对历史数据(上次 1%)与安全阈值(≤10%),判断 “正常” 并标注 “核验通过”;

行为核验:结合 AI 摄像头与智能安全帽数据,核验 “任务执行规范性”,如安全员 “隐患复核任务” 需确保 “到达现场停留时间≥5 分钟、拍摄 3 个不同角度照片”,未达标则推送 “补做提醒”;

多方核验:重大任务需 “责任人自验 + 上级复检 + 监理核验” 三重确认,如 “深基坑加固任务”,施工员上传加固照片后,需技术员复检(数据审核)与监理验收(现场核验),全部通过后方可闭环。

(三)结果闭环化管理:实现 “做得好与坏有说法”

任务完成后,APP 自动完成结果归档、评价与追溯:

自动归档:将 “任务详情、执行过程记录(照片 / 数据)、核验结果” 归档至个人与项目安全档案,生成 “岗位任务完成台账”,支持按 “时间、类型、结果” 查询;

智能评价:基于 “完成及时性(占 40%)、质量合格率(占 40%)、资料完整性(占 20%)” 生成评分,如 “提前完成且核验合格” 评 100 分,“超时 1 小时但质量合格” 评 80 分;

问题追溯:对 “不合格任务” 自动关联原因分析,如 “塔吊巡检任务未完成” 标注 “原因:备件未到位”,推送至物资管理员 “备件调配任务”,形成关联闭环。

赛为安全 (10)

三、完善监督保障机制:让 “监督有力度、执行有动力”

结合安全生产考核巡查要求,建立 “考核 - 激励 - 改进” 机制,强化监督效果与执行积极性。

(一)构建岗位化考核体系:让监督 “有标准可依”

参照多地安全生产考核巡查 “分类考核、量化评分” 做法,为不同岗位设定专属考核指标:

作业人员考核:核心指标为 “风险上报准确率(≥90%)、岗位自查完成率(100%)、个人防护合规率(100%)”,APP 自动统计每日得分,月度汇总;

安全员考核:核心指标为 “隐患复核及时率(≥95%)、整改验收合格率(≥98%)、班前交底覆盖率(100%)”,关联无人机与 AI 摄像头拍摄的现场数据进行核验;

维保人员考核:核心指标为 “设备巡检完成率(100%)、故障处置及时率(≥90%)、设备故障率(≤3%)”,结合设备传感器数据与工单记录评分;

管理人员考核:核心指标为 “分管区域任务完成率(≥95%)、高风险隐患督办率(100%)、考核结果应用率(100%)”,关联下属岗位整体完成情况。

(二)强化考核结果应用:让监督 “有奖惩可落地”

将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直接挂钩,激发执行动力:

正向激励:月度考核排名前 10% 的个人授予 “安全标兵” 称号(APP 首页公示),奖励安全奖金;排名前 3 的班组给予 “流动红旗”,并在项目评优中加分;

反向约束:月度考核低于 60 分的个人,自动推送 “补考培训任务”,补考不合格暂停上岗;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的班组,由项目安全总监约谈班组长;

结果联动:考核结果同步至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与绩效工资、岗位晋升直接关联,如 “连续 3 个月考核优秀的维保人员优先获得技能升级培训资格”。

(三)建立改进迭代机制:让监督 “持续适配需求”

结合用户反馈与实际运行数据,不断优化任务推送与监督功能:

反馈收集:在任务完成页设置 “满意度评价”(如 “任务描述清晰度、时限合理性”),支持文字 / 语音反馈,APP 自动汇总高频问题(如 “15% 维保人员反映‘巡检任务时限过紧’”);

数据复盘:每月生成 “任务管理复盘报告”,分析 “任务推送准确率(当前 92%)、核验通过率(当前 88%)、超时原因(60% 为备件不足)”,提出优化建议;

功能迭代:针对 “备件不足导致超时” 问题,新增 “任务关联备件查询” 功能,推送维修任务时同步显示 “备件库存状态”;针对 “考核标准不清晰”,在考核指标页新增 “示例说明”(如 “‘隐患复核及时率’指 15 分钟内到场复核”)。


四、典型岗位应用场景:让机制落地更具象

(一)场景 1:架子工岗位的任务推送与监督

任务推送:每日开工前,APP 推送 “岗位自查任务”(检查脚手架立杆间距、脚手板固定情况),附带 “昨日同区域发现‘横杆缺失’隐患照片”;无人机识别到 “当前作业面防护栏杆松动”,立即推送 “整改任务”(30 分钟内加固)。

过程监督:架子工到达现场后,APP 自动更新 “已到场”;上传加固后照片,AI 识别 “栏杆高度 1.2m、固定牢固”,标注 “核验合格”;安全员通过 APP 查看 “整改过程时间轴”(接单 - 到场 - 完成耗时 25 分钟)。

结果考核:该任务 “及时完成且核验合格”,考核加 5 分;月度 “自查任务完成率 100%、整改合格率 98%”,获评 “安全标兵”。

(二)场景 2:安全员岗位的任务推送与监督

任务推送:每周一推送 “区域巡检计划”(覆盖东区 5 个作业面);收到 “3 号楼临边防护缺失” 上报后,推送 “复核任务”(15 分钟内到场);月度推送 “隐患复盘任务”(汇总东区高风险隐患处置情况)。

过程监督:APP 记录 “复核任务到场耗时 12 分钟”,上传现场照片后,AI 比对 “缺失位置与上报一致”;复盘任务中,APP 自动生成 “东区本月高风险隐患 12 项,处置完成 11 项” 基础报表。

结果考核:“复核及时率 95%、复盘任务按时完成”,月度考核得 92 分;未完成的 1 项隐患因 “协调延迟”,扣 3 分,需提交改进说明。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