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剪刀升降车,危险在哪里?——管理者要思考如何构建“防错”的防火墙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28 13:33:01 标签: Go-RISE

导读

仅仅2024年就发生了多起同样的死亡事故。为何这些场景频发发生?悲剧为何重复上演?当“升降车”、“挤压”、“抢救无效死亡”这些词汇一次次出现在事故报告里,我们不能再将它们视为遥远的新闻。这些事故并非复杂的技术灾难,而是发生在最普通作业场景下的“低级错误”。究其根本,是风险识别能力的缺失。是我们缺少了“向...

仅仅2024年就发生了多起同样的死亡事故。为何这些场景频发发生?悲剧为何重复上演?

当“升降车”、“挤压”、“抢救无效死亡”这些词汇一次次出现在事故报告里,我们不能再将它们视为遥远的新闻。这些事故并非复杂的技术灾难,而是发生在最普通作业场景下的“低级错误”。

究其根本,是风险识别能力的缺失。是我们缺少了“向事故学习的机会和能力下面是一起此类场景的救援视频,请转发给我们的员工学习。

以下四起事故的场景极度相似,只是发生的地点、时间、人员不同。

事故12024113174分,李某轩在8防火分区驾驶剪式升降车倒车,平台为放下状态,李某轩站在平台上,面朝向与剪式升降机行驶方向相反。此时剪式升降机正在通过风机房门洞,李某轩后脑勺及背部撞到门洞横梁,脸部及前胸挤压在平台护栏上。114531分,李某轩经抢救无效死亡。

image

事故22024年 月 10 日 15 时许,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岁宝国展中心地下室及一区工程地下二层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造成名工人吴某雄死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吴某雄操作升降车移动时,因操作失误导致本应后退的升降车突然向前行驶,造成吴某雄被升降车挤压在墙角处。

事故3202412月,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的某公司总部大楼项目14楼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作业期间王*东站于剪叉升降式高空作业平台里(电动)操控移动平台(所站处平台离地约1.05米,护栏离地约2.10米),未及时观察周围环境,经过东侧步梯门口处时(高约2.17米),胸部及头部被挤压在门槛下沿及平台护栏上沿之间,王*东未能正确操控电动平台,电动平台保持向前驱动力,以致其无法摆脱被挤压状况,最终因长时间被挤压胸部及头部致死。

事故42024628日,嘉兴市经开区城南街道高创园智能智造公共平台项目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原因分析,在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上升时,作业人员疏于观察,未认识到头顶上方下翻梁高度低于楼板底,导致头部与梁底撞击后失去正常操作能力,致使在不到2s的时间内平台继续上升。作业人员操作不当造成身体严重受压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image

当然,剪刀车使用中不仅仅被挤压的场景多次出现,下面的场景也重复发生:交叉作业导致车辆被碰撞发生倒塌,导致人员坠落死亡

    20241181704分左右,*公司雇佣的劳务人员杨某明根据当天安排,将安全带挂钩挂在升降车护栏上,将升降车升高至6米左右,在减速机数字化车间弱电桥架主电箱的位置铺设网线。

    1710分许,机床操作工王某宁在减速机数字化车间配合磨齿机床的厂家吊运工件,王某宁在操作起重机作业时,车间内的磨齿机床遮挡了王某宁的视线。1711分许,王某宁操作的起重机维修平台底部撞上了升降车护栏中间部位,导致升降车发生倾斜,王某宁在看到升降车倾斜后,按下起重机制动按钮,并试图用手拉住起重机吊钩,但起重机由于惯性原因仍然行进了约1,最终导致在升降车上作业的杨某明与升降车一并摔倒至地面。

    image

    看完以上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指望操作者永远不犯错,是管理上最大的侥幸心理。 人会分心、会疲劳、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会习惯于危险。这些微小的、看似不可避免的“人的失误”,在剪刀车这个特定场景下,结果就是致命的。

    那么,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动的等待事故发生后去“追责”,而是主动地在事故发生前“防御”?

    答案就是:将管理重心前置,使用 “事故前调查” 这一强大工具。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