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坚持的力量:从“知道”到“做到”的惊人跨越》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10 15:26:24 标签: Go-RISE

导读

我们所有人都听过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这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相信,一件事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即便最终失败了,那也是竭尽全力后的结果,而不是中途放弃的遗憾。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一期的分享。

我们所有人都听过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这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相信,一件事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即便最终失败了,那也是竭尽全力后的结果,而不是中途放弃的遗憾。

道理我们都懂,但为什么,“坚持”这件事,对大多数人、大多数企业来说,依然如此艰难?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近距离观察了五年的真实案例。我的这家客户,他们把“坚持”这个词,做到了极致,也让我对“坚持的力量”有了更深刻、更落地的理解。

在过去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作为顾问,追踪了这家企业的发展。

前三年,他们坚持实践了一套安全管理的方法论。请注意,不是“尝试”,而是“坚持”。结果是,他们拿到了非常亮眼的安全绩效,这在他们行业内成为了一个标杆。

故事到这里,可能已经算是一个成功了。但更让我触动的是后面。

到了第五年,他们又开始坚持推动一个更前瞻、更需要耐心的工具——“事故前调查”。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在事故发生后去补救,而是主动去寻找那些可能导致事故的、不起眼的苗头和隐患。

每个月,他们都在跟踪、评比、复盘。我亲眼看到了他们团队眼中的热情,但比热情更珍贵的,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这种持续的、稳定的、深入骨髓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我。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核心问题:他们坚持的动力,到底从哪里来?

如果只是靠喊口号、打鸡血,这种热情通常维持不过三个月。但他们坚持了五年,并且还在持续。通过我的观察,我找到了两个非常关键的直接原因,和一个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

第一个关键原因,是管理层的持续关注。
这不是那种月初开会强调、月底就忘记的“关注”。而是真正的、嵌入到日常工作中的“凝视”。他们每个月亲自跟踪进度,参与评比,让整个组织都清晰地感受到:这件事,是公司的顶级优先级,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这就为“坚持”提供了最清晰的方向感和压力

第二个关键原因,是前三年拿到结果的正向反馈。
这一点至关重要!你想,如果前三年他们坚持了,却一无所获,团队还会有信心去开展第五年更艰难的工作吗?很难。
正是因为他们通过坚持,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拿到了卓越的安全绩效,获得了荣誉,提升了效率。这种成功的体验,是最好的燃料。它告诉大家:“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 这为持续的坚持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超越方法的底层逻辑——文化的伟力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两点,那还只是看到了水面上的冰山。

比管理层关注和正向反馈更重要的,是他们组织内部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在安全这个业务上才突然出现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它是一种深入企业骨髓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透、做穿、做到位。这种文化,使得“坚持”不再是一个需要额外努力才能达到的“高标准”,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默认设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土壤,管理层的关注才不会被认为是“ micromanagement (微观管理)”,而是被理解为“并肩作战”;正向反馈也才能被迅速吸收,转化为下一阶段前进的动力。

所以,朋友们,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坚持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路径:
它起始于领导的决心,为团队点亮灯塔;
它强化于阶段的成果,为前行补充能量;
但最终,它能成为一种可怕的力量,是因为它沉淀为了企业的文化基因

这给我们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启示是:
想要做成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不要仅仅依赖个人的意志力。我们要去构建一个支持“坚持”的系统——一个由明确目标、即时反馈和深厚文化构成的生态系统。

“坚持”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套可设计、可管理、可培育的体系。

希望今天这个真实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不仅“知道”坚持的道理,更能“做到”坚持的行动。

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