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改变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事故指挥系统(ICS)与中国法律要求的应急预案之间的差异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12 发表时间:2024-02-22 17:21:54 标签: 事故预防

导读

现场目击者应该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要求进行汇报,打电话给车间主任,如果能力较高的,然后按照车间主任的指示继续进行响应,例如如果现场有医生或者急救员先进行初期处置,同时拨打120,对现场进行隔离、保护。

程序是理念的载体,工具是理念的延伸

先假设一个简单的场景

某车间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两人从登高车三米高位置坠下。

应急响应的初期过程大致如下:

现场目击者应该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要求进行汇报,打电话给车间主任,如果能力较高的,然后按照车间主任的指示继续进行响应,例如如果现场有医生或者急救员先进行初期处置,同时拨打120,对现场进行隔离、保护。

车间主任按照流程应该向安全部门、公司高层汇报,这个时候公司高层可能会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召集公司应急响应小组集合。

安全部门到现场,封锁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准备。同时做好准备向上级以及地方政府机关汇报准备。

一位公司高层以及人事部或者行政部赶赴医院,协助处理救治,医院缴费等。同时,通知家人,并派车接送。

党群部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同时做好新闻通稿

各部门立即停止作业,对事故信息进行通报并做出要求(信息暂时不得对外公开,一切以新闻发言人为准)

这是事故发生后的被动响应阶段。一切按照应急预案的中的现场处置和专项预案进行响应。

而接下来,假设场景再次发生变化:伤者送往医院途中一名员工已没有呼吸,到达医院后就被宣布死亡。另一名员工需要紧急手术,已经进入手术室。

按照国内预案的编制要求,应急响应小组的决策在这个时候可能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能力强的人可能考虑的就会全面,而能力差强人意或者缺乏经验的人,可能会手足无措,判断失误或者有遗漏,原因在于:1)预案只是针对特定时间的一般性应急,无法针对具体场景;2)应急响应小组的工作没有流程和工具做支撑,基于处于本能或凭经验处置。

国内预案和事故指挥系统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

事故指挥系统

如果按照事故指挥系统来进行决策,应急响应小组在变化的情景下按照既定的“作业循环”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事故指挥系统1

(对于简单的场景,不需要进入复杂的作业阶段,仅在初期响应阶段按照简报、评估、作业、再循环的逻辑工作即可)。

事故指挥系统2

简单循环

  • 信息汇总,总指挥做事故汇报。(可以口头,可以书面)

  • 总指挥明确下一阶段(2个小时)的战略目标,例如救人第一,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安抚家人,稳定员工情绪;注意:这个时候可能会需要对未来的影响做评估,例如可能会导致停产整顿,如何快速恢复也可能是下一阶段的一个目标。

  • 启动相应功能的小组;

  • 那么各小组按照这个目标确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

  • 后勤组做好交通工具安排,家人住宿,应急人员的食宿。

  • 人事和行政做好家人安抚,赔偿工作启动。

  • 计划部跟踪事件进展,应急相关文件等,是否需要联系手术专家等。

  • 安全官草拟事故汇报资料。

  • 公司各部门内部员工情绪安抚。

  • 各组按照会议要求开展行动,并利用提前准备的表格进行记录。

  • 在下一个阶段到来时,回顾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 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对于上面这个简单的应急场景来讲,有时即便没有详细的预案说明每一步怎么办,临危不乱的指挥人员也许可能响应的不差,但是ICS的妙处就在于它“约定了你的思维方向”,不需要你灵光乍现,只需按部就班即可

因此我认为,ICS更像是一个逻辑思维。

事故指挥系统3

应急管理的2个阶段

运营计划循环将应急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管理,是ICS的核心。

事故指挥系统4

P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