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组件安装阶段,高空作业防护及设备吊装环节工程项目安全检查要点
导读
在新能源光伏电站建设的组件安装阶段,高空作业(如屋面、支架高空组件安装)与设备吊装(如光伏组件、支架结构吊装)是风险高发环节,作业过程中易因防护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坠落、物体打击、设备倾覆等安全事故。以下从检查前期准备、高空作业防护检查、设备吊装环节检查、问题处置与记录四个维度,明确安全检查要点,为...
在新能源光伏电站建设的组件安装阶段,高空作业(如屋面、支架高空组件安装)与设备吊装(如光伏组件、支架结构吊装)是风险高发环节,作业过程中易因防护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坠落、物体打击、设备倾覆等安全事故。以下从检查前期准备、高空作业防护检查、设备吊装环节检查、问题处置与记录四个维度,明确安全检查要点,为项目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提供实操指引。

一、检查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是确保安全检查全面、精准的基础,需从人员、资料、工具三方面统筹推进:
人员配置与资质核查:组建由项目安全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员及监理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所有成员需熟悉光伏组件安装工艺(如高空作业平台使用规范、组件吊装受力要求)、高空作业与吊装作业安全标准,且具备相应检查资质(如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资格证)。同时,核查现场作业人员资质:高空作业人员需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高空作业)》,吊装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需持对应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检查作业人员岗前培训记录,确认其掌握高空坠落应急处置、吊装信号识别等技能。
资料与系统准备: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光伏组件安装施工方案(含高空作业流程、吊装作业专项方案)、设备技术参数(如起重机额定起重量、高空作业平台载荷限值)、近期安全检查记录及隐患整改报告;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调取近 1 周的作业人员考勤、设备运行状态(如起重机运行时间、高空作业平台故障记录)、现场视频监控数据,明确检查基准。此外,准备检查工具:如力矩扳手(核查安全带卡扣紧固度)、风速仪(监测吊装作业环境风速)、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吊装设备接地情况)、卷尺(测量安全防护距离)等,确保工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现场环境确认:检查前确认作业区域环境稳定:无暴雨、强风(风速超过 6 级时禁止高空作业与吊装作业)、浓雾等恶劣天气;作业区域周边设置警示围挡与安全标识(如 “高空作业禁止入内”“吊装危险”),清理无关人员与障碍物;核查高空作业平台、起重机等设备的停放位置,确保起重机支腿支撑面平整、坚实(必要时铺垫钢板),高空作业平台与组件安装支架间距符合安全要求(不超过 30cm)。
二、高空作业防护环节安全检查要点🦺
光伏组件安装阶段的高空作业多涉及屋面、支架高处作业,需聚焦 “防护装备 - 作业平台 - 现场防护” 三大核心维度开展检查:
个人防护装备(PPE)检查:逐一核查高空作业人员佩戴的防护装备完整性与合规性:安全带需选用双钩式安全带,检查安全带本体无破损、缝线无脱落,卡扣锁止功能正常,且安全带需符合 GB 6095-2021《坠落防护 安全带》标准;安全帽需有清晰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合格标识,帽壳无裂纹,帽衬与帽壳间距在 2-4cm 之间,下颌带紧固可靠;作业人员需穿着防滑工鞋(鞋底纹路清晰、无磨损),若涉及带电作业(如组件接线),需佩戴绝缘手套,检查绝缘手套无破损、漏气,且绝缘性能符合要求(通过绝缘电阻测试)。同时,检查防护装备使用规范性:安全带需做到 “高挂低用”,挂钩挂在牢固的支架结构上(禁止挂在组件边框或临时支撑上),作业人员移动时需保持至少 1 个挂钩处于锁止状态。
高空作业平台检查:针对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如剪叉式、曲臂式),重点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启动平台后,检查升降、回转、伸缩功能是否正常,无卡顿、异响;平台护栏高度不低于 1.2m,护栏横杆间距不超过 60cm,护栏门卡扣锁止可靠;平台底板防滑垫完好、无破损,底板边缘无变形;检查设备液压系统,查看液压油液位在标准范围内,液压管路无渗漏(观察管路接头处无油迹),液压压力表显示正常。对于脚手架式作业平台,检查脚手架立杆间距(不超过 1.5m)、横杆步距(不超过 1.8m)符合规范,立杆底部设置垫板与扫地杆,脚手架与光伏支架之间设置可靠拉结(每 5m 设 1 处拉结),脚手板满铺、固定牢固,无探头板(脚手板伸出横杆长度不超过 30cm)。此外,检查作业平台载荷:平台上作业人员与组件、工具总重量不超过平台额定载荷(如剪叉式平台额定载荷多为 300-500kg),禁止超载堆放组件或工具。
现场安全防护检查:检查高空作业区域下方防护:在组件安装支架下方设置水平安全网,安全网网格尺寸不超过 10cm×10cm,网绳无断裂,安全网搭设宽度不小于 2m,且固定牢固(每 1m 设 1 个固定点);若作业区域下方有通道,需设置防护棚,防护棚采用双层脚手板搭设,棚顶间距不小于 50cm,防护棚长度覆盖作业区域两端各 1.5m。检查临边防护:屋面边缘、支架平台边缘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不低于 1.2m,底部设置 18cm 高挡脚板,栏杆刷红白相间警示漆;检查作业人员上下通道:需设置专用爬梯或施工电梯,爬梯踏步间距不超过 30cm,爬梯两侧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不低于 1.1m,爬梯与支架连接牢固,无晃动。此外,检查应急防护:作业区域配备应急救援箱(含急救药品、安全带、安全绳),设置紧急撤离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 1.2m,无堵塞;检查现场应急照明,确保夜间或光线不足时作业区域照明充足(照度不低于 50lux)。

三、设备吊装环节安全检查要点🏗️
光伏组件吊装多涉及起重机、吊装索具等设备,需按照 “吊装设备 - 索具与吊点 - 吊装操作” 的顺序开展检查:
吊装设备检查:针对吊装所用起重机(如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重点检查设备资质与运行状态:起重机需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在有效期内;启动起重机后,检查操作室仪表盘显示正常,无故障报警(如过载报警、力矩限制器报警);检查起重机起升、变幅、回转机构运行平稳,无异响、卡顿,制动系统可靠(空钩试验时,制动后吊钩无下滑);检查起重机支腿:支腿伸展到位,支腿垫板材质为钢板(厚度不小于 20mm),垫板面积满足承载力要求(如 30t 起重机支腿垫板面积不小于 0.5㎡),支腿无下沉、倾斜(用水平仪检测起重机机身水平度,倾斜度不超过 0.5%)。对于小型吊装设备(如电动葫芦),检查设备额定起重量与组件重量匹配(电动葫芦额定起重量不小于组件重量的 1.2 倍),检查电动葫芦钢丝绳无断丝(断丝数不超过规范限值,如 6×19 型钢丝绳断丝数不超过 12 根)、无磨损(直径磨损量不超过 10%),钢丝绳润滑良好,电动葫芦制动系统可靠(吊重 1.1 倍额定载荷时,制动下滑量不超过 100mm)。
索具与吊点检查:检查吊装索具:选用专用光伏组件吊装带(避免使用钢丝绳直接接触组件,防止划伤),吊装带材质为高强度聚酯纤维,带体无破损、老化(表面无裂纹、变色),吊装带额定载荷不小于组件重量的 1.5 倍,且有清晰的载荷标识;若使用卸扣,卸扣型号与索具匹配,卸扣无变形、裂纹,螺纹完好,销子锁止可靠(销子插入后用开口销固定)。检查吊点设置:光伏组件吊点需设置在组件厂家指定位置(如组件边框预留吊点),禁止在组件玻璃面或接线盒处设置吊点;若吊装多块组件(如叠放吊装),需设置专用吊具,吊具与组件接触部位设置软垫(防止挤压损坏组件),吊点对称分布(确保组件吊装时平稳,无倾斜)。此外,检查索具连接:索具与吊点连接牢固,无松动,吊装带无扭转、打结,索具与组件边缘无摩擦(必要时设置防护垫);检查吊装设备与索具的匹配:起重机吊钩与索具连接时,吊钩防脱装置完好(防脱挡板无缺失、变形),索具与吊钩接触部位无尖锐棱角(避免划伤索具)。
吊装操作检查:检查吊装前准备:吊装指挥人员与起重机司机、地面作业人员之间建立明确的信号联系(如旗语、对讲机),对讲机频道专用,无干扰;检查吊装区域警戒:设置警戒区,警戒区半径为起重机回转半径与组件吊装高度之和(如回转半径 10m、吊装高度 8m,警戒区半径不小于 18m),警戒区内无无关人员、设备,警戒人员到位(每侧至少 1 名警戒人员)。检查吊装过程操作:吊装时先进行试吊,将组件吊离地面 30-50cm 后,停留 5-10 分钟,检查起重机稳定性、索具受力情况、组件平衡性,无异常后方可继续起吊;起吊速度均匀(不超过 0.5m/s),禁止急起急停,组件起吊过程中禁止跨越作业人员或设备;吊装过程中,起重机回转、变幅动作平稳,禁止同时进行起升、回转、变幅三个动作;组件落位时,需缓慢下降,由地面人员辅助定位,禁止组件撞击支架结构。此外,检查特殊情况处置:若吊装过程中遇强风、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指挥人员需立即发出停止信号,起重机司机停止操作,将组件平稳放置在安全区域(禁止悬空停留);检查吊装作业记录:每批次吊装作业需记录吊装时间、设备型号、操作人员、吊装组件数量及安全情况,记录数据实时录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便于追溯。
四、问题处置与记录流程📋
问题分级与处置:根据问题的风险等级与整改难度,分为一般问题(如安全帽下颌带未系紧、吊装索具轻微污渍)、较大问题(如高空作业平台护栏松动、起重机支腿垫板面积不足)、重大问题(如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失效、高空作业人员未持特种作业证)。一般问题由检查人员现场指出,作业人员立即整改,整改后经检查人员验证合格方可继续作业;较大问题由项目安全负责人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时限(如 24 小时内修复护栏、更换垫板),整改期间暂停相关作业(如暂停高空作业、吊装作业),整改完成后由监理人员复核;重大问题需立即停止所有相关作业,上报项目负责人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如调用备用吊装设备、撤离作业人员),待问题彻底整改并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记录与系统更新:所有检查过程、问题信息、整改情况需详细记录在《光伏电站组件安装安全检查台账》中,台账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问题位置、问题描述、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时间、验证结果等。同时,将问题数据录入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形成电子档案,通过软件生成问题统计报表(如高空作业防护问题占比、吊装设备问题频次),分析问题高发环节,优化检查重点。对于整改完成的问题,需留存佐证材料(如整改前后对比照片、设备检测报告、人员资质证书复印件),归档至项目安全管理档案。此外,根据检查结果,更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设备维护计划(如缩短起重机制动系统检查周期)、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如增加吊装信号识别培训频次),实现问题处置与安全管理的联动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