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水泥行业运用AI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实现回转窑运行风险评估与隐患信息化处置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15 15:12:46 标签: AI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

导读

在水泥生产流程中,回转窑作为核心热工设备,承担着生料煅烧、熟料形成的关键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水泥产量、质量与生产安全。水泥回转窑具有运行温度高(窑内最高温度达 1450℃)、连续运行周期长(通常 3-5 年不停窑)、工况复杂(受生料成分、燃料热值、风速风压影响大)等特点,易出现窑皮脱落、耐火砖侵蚀、托轮轴...

在水泥生产流程中,回转窑作为核心热工设备,承担着生料煅烧、熟料形成的关键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水泥产量、质量与生产安全。水泥回转窑具有运行温度高(窑内最高温度达 1450℃)、连续运行周期长(通常 3-5 年不停窑)、工况复杂(受生料成分、燃料热值、风速风压影响大)等特点,易出现窑皮脱落、耐火砖侵蚀、托轮轴瓦过热、窑体窜动等安全风险,且隐患具有隐蔽性强(如窑内耐火砖侵蚀难以直接观察)、演化速度快(如托轮轴瓦温度骤升可能 1 小时内导致设备损坏)、后果严重(如窑皮大面积脱落可能引发停窑,造成日均数十万元损失)的特性。传统的人工巡检与纸质化隐患管理方式,难以实时捕捉回转窑运行风险、高效处置隐患,易导致风险管控滞后、隐患治理无序。AI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凭借多维度数据采集、智能算法分析、信息化处置能力,可针对性解决水泥回转窑安全管理痛点,实现运行风险动态评估与隐患全流程信息化处置,为水泥企业筑牢回转窑安全防线 🛡️💻

赛为安全 (14)

一、适配水泥回转窑场景,构建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 📡🔧

要实现回转窑运行风险评估与隐患信息化处置,首先需让 AI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与水泥回转窑的高温、高粉尘、强振动运行场景深度适配,突破恶劣环境下的数据采集难题,构建覆盖 “窑体运行 - 传动系统 - 燃料供应 - 冷却系统 - 环境参数” 的多维度数据采集网络,为风险分析与隐患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窑体核心参数采集方面,针对回转窑高温、强辐射的运行环境,部署具备耐高温、抗干扰特性的专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影响窑体安全的关键数据。在窑体表面,沿窑长方向每 5 米安装 1 组耐高温热电偶(耐受温度≥1200℃),采集窑体表面温度分布数据,每 1 分钟采集 1 次,监测窑体局部过热(如某区域温度突然升高 80℃以上可能预示窑皮脱落或耐火砖侵蚀);在窑头、窑尾分别安装红外测温仪,实时采集窑内火焰温度(精度 ±10℃)、熟料出窑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熟料结粒异常或窑尾结皮;在窑体托轮、挡轮部位,安装振动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采集托轮振动值(正常范围≤0.15mm)、轴瓦温度(正常范围≤65℃),每 30 秒采集 1 次,防范托轮轴承磨损或润滑失效;通过安装在窑体上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窑体窜动位移(正常范围 ±5mm),避免窑体窜动过大导致密封装置损坏或耐火砖挤压脱落 📊🌡️。所有传感器均采用防尘、防振动设计,线缆通过耐高温保护套管铺设,传感器信号经信号放大器处理后传输,确保在回转窑周边高粉尘、强振动环境下数据采集准确率不低于 99.5%。

在传动与辅助系统数据采集方面,围绕回转窑传动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冷却系统等关键辅助系统,采集运行状态数据,防范因辅助系统故障引发窑体运行风险。传动系统需采集主电机电流(正常范围≤额定电流的 90%)、转速(根据生产负荷设定,波动范围 ±0.1r/min)、减速器油温(正常范围≤55℃)数据,每 1 分钟采集 1 次,避免电机过载或减速器润滑不良;燃料供应系统(如煤粉制备系统)需采集煤粉仓料位(正常范围 1/3-2/3 仓)、煤粉输送风压(正常范围 3-5kPa)、煤粉细度(80μm 筛余≤10%)数据,每 2 分钟采集 1 次,防止燃料供应中断导致窑内温度骤降或煤粉过粗影响燃烧效率;冷却系统(如篦冷机)需采集篦床速度(与熟料产量匹配,波动范围 ±0.05m/s)、冷却风温(出风温度≤350℃)、冷却风机电流数据,每 1 分钟采集 1 次,避免冷却不足导致熟料温度过高损坏输送设备或风机过载故障 🖥️🔌。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与辅助系统的 PLC 控制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实时上传,同时在关键设备旁安装高清工业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辅助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如煤粉输送管道是否存在泄漏、篦冷机篦板是否完好)。

在环境与操作过程数据采集方面,补充采集回转窑周边环境参数与人员操作数据,完善风险评估维度。环境参数采集包括回转窑周边空气温度(正常范围≤40℃)、粉尘浓度(正常范围≤10mg/m³)、有害气体(如 CO 浓度≤30mg/m³)浓度,每 10 分钟采集 1 次,保障运维人员作业安全;在回转窑操作控制室安装操作日志记录系统,自动记录操作人员对窑体转速、喂料量、燃料供应量等参数的调整操作(如 “10:05 喂料量从 250t/h 调整至 255t/h”),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记录操作人员在岗情况,避免无证人员或非当班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操作人员通过移动端 APP 记录日常巡检发现的隐患信息(如托轮轴瓦漏油、窑体密封装置损坏),上传现场照片、视频与位置信息,系统自动关联至对应回转窑编号与部位,形成 “自动采集 + 人工补充” 的全方位数据采集模式,确保无数据遗漏。

赛为安全 (25)

二、构建回转窑运行风险动态评估机制 🚨🎯

水泥回转窑运行风险随生料成分、燃料品质、操作参数等因素动态变化,传统静态风险评估(如季度风险评估)难以满足实时管控需求。AI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通过构建 “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 - 实时算法分析 - 动态等级更新” 的风险评估机制,精准识别回转窑运行风险等级,提前预警潜在安全隐患。

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面,结合水泥回转窑运行特性,从 “窑体安全风险”“传动系统风险”“燃料供应风险”“冷却系统风险”“操作风险” 五个维度构建量化指标体系,确保风险评估全面、科学。“窑体安全风险” 维度包含:窑体表面温度异常率(某区域温度超出正常范围的频次 / 总采集频次 ×100%,超过 15% 得 10 分)、窑内火焰温度波动幅度(24 小时内最大温差≥150℃得 10 分,100-150℃得 6 分,<100℃得 2 分)、托轮轴瓦温度超标时长(近 24 小时超标时长≥1 小时得 8 分,0.5-1 小时得 4 分,<0.5 小时得 0 分)、窑体窜动位移(超出 ±5mm 得 8 分,±3-5mm 得 4 分,<±3mm 得 0 分) 📊⚠️;“传动系统风险” 维度包含:主电机电流超标频次(近 24 小时≥3 次得 8 分,1-2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减速器油温超标时长(近 24 小时≥0.5 小时得 6 分,0.2-0.5 小时得 3 分,<0.2 小时得 0 分)、传动系统振动值超标次数(近 24 小时≥2 次得 8 分,1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燃料供应风险” 维度包含:煤粉仓料位异常时长(近 24 小时料位低于 1/3 仓或高于 2/3 仓的时长≥2 小时得 8 分,1-2 小时得 4 分,<1 小时得 0 分)、煤粉输送风压波动幅度(超出 3-5kPa 范围得 8 分)、燃料热值波动(近 24 小时热值偏差≥500kJ/kg 得 6 分,300-500kJ/kg 得 3 分,<300kJ/kg 得 0 分);“冷却系统风险” 维度包含:篦冷机出风温度超标频次(近 24 小时≥3 次得 8 分,1-2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冷却风机电流超标次数(近 24 小时≥2 次得 6 分,1 次得 3 分,0 次得 0 分)、篦床速度异常调整次数(近 24 小时≥3 次得 6 分,1-2 次得 3 分,0 次得 0 分);“操作风险” 维度包含:违规操作次数(近 24 小时≥2 次得 8 分,1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无证人员操作记录(出现 1 次得 10 分,无得 0 分)、操作参数调整幅度超标次数(近 24 小时≥3 次得 6 分,1-2 次得 3 分,0 次得 0 分)。每个指标按风险严重程度设定 0-10 分的评分标准,得分越高风险越高。

在风险实时评估算法与等级划分方面,采用 “加权求和 + 机器学习修正” 的方式计算风险综合得分,结合回转窑历史运行数据与事故案例动态调整权重,确保评估结果精准。通过专家评审与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初始权重:“窑体安全风险” 占比 40%(直接决定回转窑核心安全)、“传动系统风险” 占比 20%(传动故障易导致窑体停转)、“燃料供应风险” 占比 15%(燃料异常影响窑内工况稳定)、“冷却系统风险” 占比 15%(冷却失效引发设备连锁损坏)、“操作风险” 占比 10%(人员操作影响运行稳定性) 🎯⚖️。系统实时采集各指标数据,根据评分标准计算每个指标得分,按维度汇总得到各维度得分,再通过加权求和得出初始风险综合得分。同时,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回转窑历史风险数据(如过去 5 年托轮轴瓦温度超标与轴承损坏的关联数据)、事故记录(如窑皮脱落导致的停窑事故),对初始权重进行动态修正:若某段时间燃料供应不稳定导致的窑内温度波动事故增多,系统自动提升 “燃料供应风险” 维度的整体权重。最终风险综合得分划分为四个等级:≥80 分为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60-79 分为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40-59 分为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40 分为 “低风险”(蓝色预警)。例如,某水泥回转窑窑体表面温度异常率 12%(窑体风险得分 8 分)、托轮轴瓦温度超标 0.3 小时(窑体风险得分 4 分),窑体风险总得分 12 分;主电机电流超标 1 次(传动风险得分 4 分),传动风险总得分 4 分;煤粉仓料位异常 1.5 小时(燃料风险得分 4 分),燃料风险总得分 4 分;篦冷机出风温度超标 1 次(冷却风险得分 4 分),冷却风险总得分 4 分;无违规操作(操作风险得分 0 分);初始综合得分 = 12×40% + 4×20% + 4×15% + 4×15% + 0×10%=4.8 + 0.8 + 0.6 + 0.6 + 0=6.8 分(<40 分),判定为 “低风险”(蓝色预警);若托轮轴瓦温度超标时长升至 1.2 小时(窑体风险加 4 分)、燃料热值偏差升至 600kJ/kg(燃料风险加 3 分),综合得分 =(12+4)×40% + 4×20% +(4+3)×15% + 4×15%=16×0.4 + 0.8 + 7×0.15 + 0.6=6.4 + 0.8 + 1.05 + 0.6=8.85 分(仍为低风险,具体得分需结合全维度指标完整计算)。

在风险预警与处置建议生成方面,系统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触发不同级别的预警机制,并结合回转窑运行特性生成针对性处置建议,确保风险及时管控。对于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如窑体表面温度骤升 150℃且持续 10 分钟(可能预示窑皮大面积脱落),系统立即通过回转窑控制室声光报警、管理人员移动端 APP 推送、企业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等方式发出紧急预警,同时自动降低喂料量、调整窑速,建议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检查窑内情况,准备耐火砖修补材料;对于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如托轮轴瓦温度升至 75℃(超标 10℃),系统推送预警信息至设备维护团队,建议立即检查轴瓦润滑情况,补充润滑油或更换润滑脂,每 5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对于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如煤粉仓料位低于 1/3 仓,系统提醒燃料制备车间加快煤粉生产,避免料位继续下降;对于 “低风险”(蓝色预警),系统记录风险信息,定期汇总分析 📱🔔。处置建议还包含责任部门(如窑体风险由烧成车间负责、传动系统风险由设备部负责)、处置时限(如重大风险需 30 分钟内响应)、所需工具(如检查托轮需用到红外测温仪、更换润滑脂需用到油脂枪),确保责任到人、措施落地,避免风险进一步演化。

赛为安全 (25)

三、实现回转窑隐患全流程信息化处置 📋📊

水泥回转窑隐患具有隐蔽性强(如窑内耐火砖侵蚀)、整改技术要求高(如窑皮修补需专业团队)、整改周期受生产计划限制(如重大隐患需停窑整改,需协调生产安排)的特点,传统纸质化管理易导致隐患信息丢失、整改跟踪困难。AI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通过 “隐患信息化录入 - 智能分类分级 - 整改过程跟踪 - 验收闭环归档” 的全流程管理,实现隐患信息可追溯、整改过程透明化、治理效果可验证。

在隐患信息化录入方面,系统支持多渠道、标准化的隐患信息录入,确保隐患数据完整、规范。操作人员在巡检中发现隐患(如托轮轴瓦漏油、窑体密封装置损坏)后,通过移动端 APP 填写标准化隐患录入表单,表单包含 “隐患编号(自动生成,格式为‘HY + 回转窑编号 + 日期 + 流水号’)、隐患名称、隐患部位(如‘回转窑 3 托轮’‘窑尾密封装置’)、隐患描述(需详细说明隐患特征,如‘3 托轮轴瓦端盖处漏油,每小时漏油量约 0.5L’)、隐患类型(如‘窑体设备类’‘传动系统类’‘燃料供应类’)、现场照片 / 视频(需清晰拍摄隐患位置与细节,如漏油点特写、密封装置损坏程度)、发现人、发现时间” 等必填字段 📱📸。对于系统自动监测发现的隐患(如窑体温度异常、托轮轴瓦温度超标),系统自动生成隐患记录,填充 “隐患名称、隐患部位、隐患描述(含异常数据,如‘窑体 5 区域表面温度达 450℃,超出正常范围 120℃’)、发现时间” 等信息,同时关联对应的实时监测数据曲线(如近 1 小时温度变化曲线)与现场摄像头截图,无需人工录入。所有隐患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隐患档案,存储至云端数据库,支持按 “回转窑编号、隐患类型、发现时间、风险等级” 等维度快速检索,提升隐患查找效率,避免纸质记录易损坏、易丢失的问题。

在隐患智能分类分级方面,系统基于水泥回转窑隐患特性,自动对隐患进行分类,并按 “风险影响程度 - 整改难度 - 整改时限” 划分等级,为后续整改优先级排序提供依据。隐患分类按 “隐患关联系统 - 隐患性质” 划分:关联系统分为 “窑体本体类”(窑皮脱落、耐火砖侵蚀、窑体窜动超标、托轮故障)、“传动系统类”(电机故障、减速器漏油、轴承磨损)、“燃料供应类”(煤粉输送管道堵塞、煤粉仓结露、燃料热值不达标)、“冷却系统类”(篦冷机篦板损坏、冷却风机故障、出风温度超标)、“辅助设施类”(密封装置损坏、收尘设备故障、输送设备卡堵);隐患性质分为 “紧急隐患”(24 小时内不处置易引发停窑或设备损坏,如托轮轴瓦温度超标 80℃、窑体密封装置完全失效)、“重要隐患”(72 小时内需处置,如托轮轴瓦轻微漏油、煤粉输送风压波动超标)、“一般隐患”(1 周内处置,如篦冷机出风温度轻微超标、收尘设备滤袋轻微破损) 🗂️🔍。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