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AI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的化工适配架构:分级防控的技术底座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11 13:35:29 标签: AI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

导读

化工行业 AI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需构建 “全要素感知 - 多维度识别 - 动态分级 - 智能处置 - 闭环追溯” 的专项架构,适配化工生产高风险特性。数据采集层通过部署防爆型物联网设备(如隔爆压力传感器、本安型气体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实时采集反应釜温度压力、储罐液位、有毒气体浓度(如氯气、氨气)、管道流量等核...

化工行业 AI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需构建 “全要素感知 - 多维度识别 - 动态分级 - 智能处置 - 闭环追溯” 的专项架构,适配化工生产高风险特性。数据采集层通过部署防爆型物联网设备(如隔爆压力传感器、本安型气体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实时采集反应釜温度压力、储罐液位、有毒气体浓度(如氯气、氨气)、管道流量等核心数据,确保在防爆区域稳定运行;风险识别层融合机器学习与化工机理模型,运用 CNN 算法识别设备异常工况(如反应釜搅拌轴卡顿)、RNN 算法预测物料反应趋势(如聚合反应放热失控),同时结合 HAZOP 分析逻辑,自动关联 “偏差 - 原因 - 后果”,提升识别精准度;分级判定层参照化工行业 “红、橙、黄、蓝” 四级风险标准,结合 GB 30180《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将 “反应釜超压 10%”“有毒气体泄漏浓度超 IDLH 值” 列为红色风险,“储罐液位超警戒值 80%”“管道流量波动 ±15%” 列为橙色风险,“设备密封点轻微渗漏”“仪表数值漂移 ±5%” 列为黄色风险,“现场消防器材轻微移位” 列为蓝色风险;智能处置层针对不同等级触发差异化响应,红色风险立即切断进料并启动紧急泄压,橙色风险推送班组紧急整改,黄色风险纳入周检计划,蓝色风险提醒日常规范;闭环追溯层自动记录风险从发现到整改的全流程数据,生成带时间戳的电子台账,满足化工行业安全追溯要求。

系统还需具备 “工艺适配” 功能,针对合成、精馏、萃取等不同化工工艺,建立专属风险模型,如合成工艺模块强化 “温度 - 压力 - 物料配比” 联动分析,精馏工艺模块优化 “塔顶温度 - 回流比” 异常识别,确保分级防控贴合化工生产实际。

赛为安全 (11)

🔬 化工反应过程的 AI 分级防控:聚焦反应失控风险

化工反应环节(如聚合、硝化、磺化)风险集中,AI 系统通过 “多参数联动监测 + 机理模型预测” 实现四级防控。红色风险场景(如反应釜温度超工艺上限 10℃、压力骤升 50kPa/min、有毒气体泄漏浓度超 IDLH 值):系统通过反应釜的双冗余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周边气体探测器,实时采集数据,当检测到任一参数触发红色阈值时,0.5 秒内触发紧急联锁 —— 切断原料进料阀、开启安全阀泄压、启动搅拌应急降速,同时推送报警信息至车间主任、安全员及企业应急指挥中心,联动现场声光报警器(防爆型)提醒人员撤离,自动生成《反应失控应急处置方案》,明确泄压值、降温措施等关键参数,辅助应急小组快速处置。

橙色风险场景(如反应釜温度超工艺上限 5℃、压力上升 20kPa/min、物料配比偏差 ±8%):系统通过化工机理模型(如 Aspen Plus 仿真关联算法)预测反应趋势,判断是否可能升级为红色风险,若存在升级风险,推送 “调整冷却水量”“修正进料配比” 的紧急整改指令至操作人员,同时在系统界面标注风险点位置及关联参数(如当前冷却水温、进料流量),指导人员精准调整;整改过程中,系统每 10 秒刷新一次数据,若 30 分钟内未回归安全范围,自动升级为红色风险并触发联锁。

黄色风险场景(如反应釜温度波动 ±3℃、搅拌转速偏差 ±5%、催化剂添加量偏差 ±3%):系统将风险点纳入 “重点关注清单”,推送 “核查加热系统”“校准搅拌电机” 的整改提醒至设备维护组,明确整改时限为 48 小时;同时自动关联历史数据,分析波动原因(如加热管结垢、电机轴承磨损),生成《设备维护建议报告》,为整改提供数据支撑,避免小偏差累积引发反应失控。

蓝色风险场景(如反应釜压力表轻微偏差 ±2kPa、现场操作记录漏填一项):系统通过视频 AI 识别压力表读数偏差,或对比操作记录与系统数据发现漏填,推送 “校准压力表”“补填操作记录” 的提示至当班班组,纳入交接班检查内容,整改完成后需拍照上传系统,确保现场管理规范。


📦 化工储存环节的 AI 分级防控:防范泄漏与燃爆风险

化工储存环节(如储罐、仓库)风险以泄漏、燃爆为主,AI 系统通过 “液位 - 浓度 - 视频” 多维度监测实现分级防控。红色风险场景(如储罐液位超 90% 且进料阀无法关闭、可燃气体泄漏浓度超爆炸下限 50%、仓库温湿度超化学品存储上限):系统通过储罐的雷达液位计、进料阀状态传感器、库区气体探测器及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触发红色阈值时,立即关闭储罐进料总阀、开启紧急导淋阀(将超量物料导入备用罐),若为可燃气体泄漏,同步启动防爆排风扇及泡沫灭火系统,推送报警信息至消防控制室,联动库区门禁系统关闭入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橙色风险场景(如储罐液位超 85%、可燃气体泄漏浓度达爆炸下限 20%、仓库温湿度接近存储上限):系统推送 “停止进料”“检查密封垫圈”“调整空调温度” 的紧急整改指令至仓储班组,明确整改时限为 1 小时;同时通过视频监控(防爆型)实时查看整改过程,如观察密封点是否有渗漏、空调是否正常运行,若超时未整改,自动升级为红色风险。

黄色风险场景(如储罐液位波动 ±3%、气体探测器数值漂移 ±5%、仓库消防通道有轻微堵塞):系统推送 “核查进料泵”“校准探测器”“清理消防通道” 的整改提醒至仓储管理员,整改时限为 72 小时;自动关联储罐历史液位数据,分析波动是否因进料泵流量不稳定导致,为设备维护提供方向。

蓝色风险场景(如储罐标识牌轻微倾斜、仓库化学品堆放间距偏差 ±10cm):系统通过视频 AI 识别标识牌状态及堆放间距,推送 “扶正标识牌”“调整堆放间距” 的提示至现场巡检员,纳入日常巡检规范,确保储存环境符合 GB 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及化学品存储要求。

赛为安全 (13)

🚛 化工物料输送的 AI 分级防控:紧盯管道泄漏与输送异常

化工物料输送环节(如管道、泵、压缩机)风险以泄漏、堵塞为主,AI 系统通过 “流量 - 压力 - 振动” 监测实现分级防控。红色风险场景(如管道压力骤降 30%(提示泄漏)、泵振动超 8mm/s、有毒物料输送流量骤降 50%(提示堵塞)):系统通过管道的电磁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及泵的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触发红色阈值时,立即关闭输送泵及上下游阀门,若为有毒物料泄漏,启动管道周边的喷淋吸收系统(如碱液喷淋中和酸性物料),推送报警信息至输送班组及应急小组,同步调取管道沿线视频监控,辅助定位泄漏 / 堵塞位置。

橙色风险场景(如管道压力波动 ±15%、泵振动超 5mm/s、输送流量偏差 ±10%):系统推送 “检查管道法兰密封”“校准泵轴承”“清理过滤器” 的紧急整改指令至运维人员,整改时限为 2 小时;同时通过管道沿线的红外热成像仪(防爆型)排查是否存在局部温度异常(提示堵塞),为整改提供精准指引。

黄色风险场景(如管道压力波动 ±8%、泵电流偏差 ±5%、阀门开关响应延迟 1 秒):系统推送 “核查阀门状态”“检查泵电机” 的整改提醒至设备组,整改时限为 96 小时;自动关联输送系统历史数据,分析波动是否因介质粘度变化或阀门磨损导致,生成《输送系统优化建议》。

蓝色风险场景(如管道支撑支架轻微松动、输送记录单填写不完整):系统通过视频 AI 识别支架状态,或对比系统数据与记录单发现遗漏,推送 “加固支架”“补填记录单” 的提示至巡检员,确保输送环节管理规范。


📊 AI 系统分级防控的化工落地保障:合规性与协同性并重

化工行业 AI 系统落地需兼顾 “安全合规 + 高效协同”。合规性保障方面,系统数据采集设备需符合 GB 3836《爆炸性环境》系列标准,确保在防爆区域安全运行;风险分级标准需对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确保分级结果满足监管要求;闭环台账需具备不可篡改特性(如采用区块链技术),满足应急管理部门溯源检查需求。

协同性保障方面,系统需与化工企业现有 DCS 系统、SIS 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通 —— 如 DCS 系统发现反应釜温度异常时,自动同步至 AI 系统触发分级防控;SIS 系统启动紧急联锁时,AI 系统同步记录处置过程;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 AI 系统调取风险点实时数据及历史台账,辅助制定救援方案。

人员培训方面,针对化工行业特性开展 “专项操作培训”:操作人员需掌握 “风险预警查看”“紧急停机操作”;安全员需熟悉 “分级标准解读”“应急指令下发”;管理人员需学会 “风险数据分析”“合规性自查”,培训后通过模拟化工事故场景(如反应釜失控、有毒气体泄漏)的实操考核,确保人员具备与 AI 系统协同处置风险的能力。

考核监督方面,将 AI 系统防控效果纳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如 “红色风险处置及时率”“橙色风险整改达标率” 占绩效权重 20%,达标给予奖励,未达标扣减绩效;每月生成《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对比不同工艺、不同环节的风险分布,找出防控薄弱点(如某合成工艺红色风险频发),针对性优化系统算法或工艺参数,持续提升化工生产安全性。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