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AI安全生产管控系统保障催化裂化装置与人员作业安全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09-19 14:37:40 标签: AI安全生产管控系统

导读

催化裂化装置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原油深度加工、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的核心设备,具有高温(反应温度 480-530℃)、高压(再生器压力 0.2-0.3MPa)、介质易燃易爆(原料油、油气)、反应过程复杂(催化、裂化、再生多环节联动)的特点。该装置一旦出现反应失衡、设备泄漏、管线堵塞等问题,易引发火灾、爆炸甚至装置停...

催化裂化装置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原油深度加工、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的核心设备,具有高温(反应温度 480-530℃)、高压(再生器压力 0.2-0.3MPa)、介质易燃易爆(原料油、油气)、反应过程复杂(催化、裂化、再生多环节联动)的特点。该装置一旦出现反应失衡、设备泄漏、管线堵塞等问题,易引发火灾、爆炸甚至装置停工事故 —— 据行业数据统计,催化裂化装置事故占石油化工企业重大安全事故总量的 25% 以上,且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超千万元。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巡检、定期设备检测与固定阈值报警,难以应对装置动态运行中的复杂风险与人员作业中的瞬时违规行为。而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凭借实时参数监测、智能风险预判、多维度联动处置能力,能构建 “装置运行监控 - 人员作业管控 - 应急响应联动” 的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为催化裂化装置安全运行与人员作业安全筑牢防线。

赛为安全 (1)

石油化工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传统安全管理的痛点⚠️

在未引入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前,石油化工企业对催化裂化装置与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存在诸多短板,难以匹配装置高风险、高动态的运行特性。

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安全管控的痛点

参数监测滞后,风险预判能力弱:催化裂化装置运行需实时监控反应温度、再生器压力、催化剂活性、油气分压等 200 余项关键参数,传统方式依赖人工每 1-2 小时记录一次数据,或通过 DCS 系统(集散控制系统)设置固定阈值报警。但装置反应过程存在参数耦合效应(如反应温度升高会同步导致油气分压上升),固定阈值报警无法识别参数联动异常 —— 例如,某企业曾因 DCS 系统仅监测单一参数,未发现反应温度与催化剂循环量的协同异常,导致催化剂结焦,最终引发装置停工;同时,人工记录数据存在滞后性,若某参数突发波动(如再生器压力骤升),需等到下次巡检才能发现,错过最佳调控时机。

设备故障难预警,维护被动滞后:催化裂化装置的反应器、再生器、旋风分离器等核心设备,长期在高温、腐蚀性介质环境下运行,易出现衬里脱落、管线腐蚀、阀门卡涩等故障。传统维护依赖定期停机检修(如每年 1 次大检修),无法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态 —— 例如,旋风分离器衬里因高温冲刷出现局部破损,在定期检修前可能持续泄漏催化剂,不仅影响装置运行效率,还可能因催化剂堆积引发二次事故;且传统方式无法关联设备运行参数与故障风险,如无法通过再生器温度分布数据预判衬里脱落位置,导致维护针对性不足。

催化裂化装置人员作业安全管控的痛点

作业风险高,违规行为难实时管控:催化裂化装置区域的人员作业涵盖巡检、取样、设备维护、催化剂添加等场景,需面对高温设备接触、有毒介质暴露(如硫化氢)、高空作业(反应器顶部巡检)等风险。传统管理依赖人工监督与作业票审批,但监督人员难以覆盖所有作业点 —— 某装置区域同时开展 3 处巡检、2 处取样作业时,仅 2 名安全员无法实时监控;且人员违规行为(如未穿防静电服、取样时未佩戴防毒面具、擅自跨越安全警戒线)具有瞬时性,人工巡检难以捕捉,易引发人员中毒、烫伤等事故。

应急响应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当催化裂化装置出现油气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传统应急响应依赖人工上报(现场人员电话通知中控室)、逐级审批(中控室上报调度中心)、多部门协调(消防、环保、医疗),流程繁琐且信息易失真。例如,某企业催化裂化装置管线泄漏后,现场人员用 5 分钟才联系上中控室,中控室整理信息后又耗时 3 分钟上报调度中心,错过初期泄漏控制时机,导致泄漏范围扩大,最终引发火灾。同时,应急处置缺乏精准数据支撑,如无法快速获取泄漏点周边人员分布、设备阀门位置,导致救援人员难以制定科学处置方案。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优势🌟

催化裂化装置运行参数智能监测与风险预判🔬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通过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反应器、再生器、进料管线、分馏塔等关键部位部署高精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相色谱仪),实现 200 余项运行参数的秒级采集与实时分析。系统搭载多变量耦合分析算法,能识别参数间的联动异常 —— 例如,当反应温度升高 0.5℃且催化剂循环量下降 1t/h 时,系统可预判 “催化剂活性降低导致反应效率下降”,提前推送调控建议(如调整再生器风量);同时,系统基于历史运行数据(近 3 年装置正常运行参数、故障数据)与机理模型(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构建设备健康度评估体系:

对反应器衬里,通过分析器壁温度分布差异(正常区域温差≤5℃,超过 8℃提示衬里破损),预判衬里脱落风险;

对旋风分离器,通过监测催化剂跑损量(正常≤0.2kg/h,超过 0.5kg/h)与器内压力波动,预警分离器效率下降;

当设备健康度低于 70% 时,系统自动生成维护建议,并关联生产计划,提醒调度部门在装置低负荷时段安排检修,避免非计划停工。


人员作业实时监控与违规行为智能识别👷

系统在催化裂化装置区域部署防爆高清摄像头(具备抗高温、防腐蚀、夜间红外监测功能),结合人体骨骼关键点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实现人员作业全流程监控。系统预设 15 类高频违规行为识别模型,包括:未穿防静电服 / 安全帽、未佩戴防毒面具取样、跨越设备安全警戒线、在高温管线旁违规动火、未按流程开启取样阀等。摄像头实时采集作业视频流,AI 算法在 0.3 秒内识别违规行为 —— 例如,当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靠近分馏塔取样点时,系统立即触发工位声光报警(红色警报灯闪烁 + 语音提醒 “请佩戴防毒面具”),同时向现场安全员与中控室推送预警信息(含违规人员位置、行为截图)。此外,系统支持人员定位功能,通过为作业人员配备 UWB 定位手环,实时追踪人员位置,若人员进入高风险区域(如反应器附近 10 米范围)且未授权,立即推送撤离提醒。


多维度应急响应联动与智能调度🚨

系统构建 “自动预警 - 风险评估 - 资源调度 - 多部门协同” 的智能化应急响应机制,当催化裂化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按风险等级(一般、较大、重大)触发差异化处置:

重大风险(如油气大量泄漏、火灾):系统在 1 秒内完成三重响应 ——①自动向装置区域所有人员的定位手环推送震动 + 语音指令(“XX 区域泄漏,立即向西北方向撤离”);②联动 DCS 系统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如进料阀、回炼阀),启动区域消防喷淋系统;③向企业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当地应急管理局推送应急信息(泄漏位置、介质类型、预估泄漏量、人员撤离路线),并同步开启视频会议通道,实现多部门实时协同。

较大风险(如局部管线堵塞、参数小幅异常):系统自动生成处置方案(如 “开启备用管线,调整进料流量”),推送至设备维护人员手机 APP,明确操作步骤与安全注意事项(如 “操作前需关闭相关阀门,泄压至 0.05MPa 以下”)。

一般风险(如人员轻微违规、设备参数波动):系统向现场负责人推送整改提醒,要求 15 分钟内反馈处置结果,形成 “预警 - 处置 - 反馈” 闭环。


安全数据可视化与管理优化📊

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自动收集催化裂化装置运行数据(参数波动记录、设备预警次数)、人员作业数据(违规行为统计、作业时长)、应急处置数据(响应时间、处置效果),并以多维度可视化形式呈现:

装置运行仪表盘:实时展示反应温度、再生器压力等核心参数的动态变化曲线,用颜色标注参数状态(绿色正常、黄色预警、红色超限),中控室人员可一键查看参数异常原因分析;

人员作业热力图:按装置区域分布,展示人员作业密度与违规行为高发位置(如分馏塔取样区违规率高),帮助管理人员优化监督重点;

月度安全报告:统计装置故障预警准确率、人员违规率、应急响应平均时间,对比历史数据识别管理短板 —— 例如,发现 “夜班人员违规率是白班的 1.8 倍”,建议增加夜班监督力量;发现 “再生器衬里预警准确率仅 85%”,优化 AI 算法模型(补充更多衬里故障样本数据)。

赛为安全 (11)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的实施流程📈

前期规划与系统设计阶段📋

需求调研与方案定制:石油化工企业联合系统供应商开展催化裂化装置安全需求调研,明确核心需求:

装置调研:统计催化裂化装置类型(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催化裂化)、核心设备数量(反应器、再生器型号)、现有监测设备(传感器类型、DCS 系统版本)、历史事故与风险点(如曾发生过再生器衬里脱落);

作业梳理:梳理人员作业类型(巡检、取样、维护)、作业频次、高风险作业环节(如催化剂更换、管线检修);

功能确定:基于需求确定系统模块,中小规模装置可优先部署 “参数监测 + 人员行为识别 + 基础应急联动” 模块,大型装置可增加 “数字孪生模拟 + 跨厂区协同预警” 模块。

供应商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定制化方案,明确传感器安装位置(如反应器器壁每隔 2 米安装 1 个温度传感器)、摄像头部署密度(高风险区域每 50 平方米 1 台)、算法参数阈值(如反应温度预警阈值按装置实际运行工况设定)。

硬件部署与系统搭建:

硬件安装:在催化裂化装置关键部位安装高精度传感器(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防爆高清摄像头;在装置区域部署 UWB 定位基站(确保定位精度≤1 米);为作业人员配备防爆定位手环、中控室部署大屏显示终端;

软件搭建:开发 AI 算法模型(参数耦合分析模型、行为识别模型、应急调度模型),搭建系统管理端(中控室电脑端、管理人员手机 APP),实现与企业 DCS 系统、消防应急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的接口对接;

数据测试:测试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如温度传感器误差需≤±0.5℃)、摄像头行为识别准确率(违规行为识别率需≥98%)、定位手环信号稳定性(装置复杂环境下无信号丢失)。

数据初始化与人员培训:

数据录入:将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参数(额定温度、压力)、设备台账(安装时间、维护记录)、人员信息(岗位、作业权限)、安全规范(作业流程、应急处置预案)录入系统数据库;导入近 3 年装置运行历史数据、人员违规记录,作为 AI 算法初始训练样本;

分层培训:

中控室操作人员:培训系统参数查看、异常原因分析、预警处置指令下达;

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定位手环使用、违规行为识别后果、应急撤离流程;

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可视化报表解读、安全管理优化建议生成;

通过实操演练(如模拟 “再生器压力骤升”“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取样” 场景),确保各岗位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功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试运行与优化阶段🔍

小范围试点运行:选择催化裂化装置的分馏塔区域与再生器区域作为试点,启动系统试运行(周期 1 个月),重点验证:

参数监测准确性:对比系统采集的反应温度、压力数据与 DCS 系统数据,确保误差≤±0.3%;测试 AI 算法对参数联动异常的识别能力,如模拟反应温度与催化剂循环量协同异常,检查系统是否能准确预判风险;

行为识别有效性:安排人员模拟未穿防静电服、跨越安全线等违规行为,统计系统识别准确率(需≥98%),若存在误判(如将正常巡检动作误判为违规),优化算法模型(调整骨骼关键点识别阈值);

应急响应速度:模拟分馏塔管线小范围泄漏,测试系统从发现泄漏到推送撤离指令、联动关闭阀门的总时间(需≤3 秒)。

问题整改与流程适配:

环境适配:针对催化裂化装置高温导致传感器漂移的问题,增加传感器校准频次(从每月 1 次增至每两周 1 次);针对装置区域粉尘多导致摄像头模糊的问题,为摄像头加装自动吹扫装置;

流程优化:若系统预警与装置正常操作冲突(如取样时频繁触发人员靠近预警),在系统中设置 “作业模式”,进入该模式后自动调整预警范围与阈值;

人员适配:对试运行中频繁违规的人员,开展一对一安全培训,结合系统记录的违规视频,直观展示违规风险。


全面推广与长效管理阶段✅

全装置部署与数据打通:试点验证通过后,将系统推广至整个催化裂化装置区域,完成所有传感器、摄像头、定位设备的安装调试;实现系统与企业安全管理平台、ERP 系统的数据打通 —— 例如,将装置设备预警数据同步至 ERP 系统,自动生成备件采购订单(如衬里破损时申购新衬里);将人员违规数据同步至安全管理平台,作为员工安全绩效考评依据。

定期复盘与持续优化:

月度复盘: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基于系统生成的安全报告,分析装置运行风险变化(如再生器衬里预警次数下降 50%,验证维护措施有效性)、人员违规率变化(如取样作业违规率从 20% 降至 5%),优化管理策略;

算法迭代:每季度收集新的装置故障数据(如新型管线堵塞故障)、人员违规样本(如新增的催化剂添加违规行为),更新 AI 算法模型,提升风险识别精度;

制度完善:结合系统运行数据,修订催化裂化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 例如,根据 “夜班设备参数波动频次高” 的情况,调整夜班巡检频次(从每 2 小时 1 次增至每 1 小时 1 次);根据 “高风险作业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 3 分钟” 的情况,优化应急处置流程,进一步压缩响应环节。

赛为安全 (3)

AI 安全生产管控系统的应用价值✨

降低装置事故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系统通过实时参数监测与设备故障预警,将催化裂化装置非计划停工次数降低 70% 以上。某石油化工企业引入系统后,成功提前 15 天预警再生器衬里脱落风险,避免装置停工(单次停工损失约 1200 万元);同时,系统对油气泄漏的识别时间从传统的 30 分钟缩短至 10 秒,初期泄漏控制率提升至 90%,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率下降 85%,每年减少事故直接损失超 800 万元。

提升人员作业安全性,保障员工生命健康🔒

系统的人员行为识别与定位功能,使催化裂化装置区域人员违规率下降 90%,人员中毒、烫伤等事故发生率从每年 3-5 起降至 0 起。例如,系统多次识别并制止 “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取样” 的违规行为,避免人员硫化氢中毒;通过定位手环实时追踪人员位置,在 1 次管线泄漏事件中,快速引导 23 名作业人员安全撤离,无一人受伤。

优化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系统的自动化监测替代部分人工巡检工作,催化裂化装置区域的巡检人员数量可从 8 人减少至 3 人(人均年薪 12 万元),每年节省人力成本 60 万元;同时,系统自动生成安全报表,替代人工统计(原本需 2 名文员 3 天完成月度报表),管理效率提升 85%。此外,系统的设备预测维护功能,使催化裂化装置检修成本降低 30%(减少不必要的备件更换与停机时间),每年节省维护费用约 200 万元。

助力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

系统积累的催化裂化装置运行数据、人员作业数据,为企业构建 “数据驱动” 的安全管理模式提供支撑。通过分析数据发现 “再生器压力波动与进料油性质关联度高”,企业优化原料预处理工艺;发现 “新员工作业违规率是老员工的 2.5 倍”,延长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从 5 天增至 8 天)。同时,系统可与企业数字孪生平台对接,实现催化裂化装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为后续引入 VR 安全培训、智能运维等技术奠定基础。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