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煤化工企业煤气化装置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定期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与记录要求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1-05 17:02:04 标签: 安全隐患排查

导读

煤气化装置压力管道作为输送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的核心部件,排查需聚焦 “防泄漏、防破裂、防堵塞” 三大核心目标,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维度覆盖。

一、煤气化装置压力管道排查重点 🚧

煤气化装置压力管道作为输送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的核心部件,排查需聚焦 “防泄漏、防破裂、防堵塞” 三大核心目标,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维度覆盖。

(一)管道本体与连接部位

重点检查管道壁厚减薄情况,采用超声波测厚仪对弯头、三通、变径等易磨损部位进行检测,尤其关注靠近气化炉出口的高温管道,需记录实测壁厚与设计壁厚的偏差值,若偏差超过 10% 需标记为高风险。同时,排查焊缝外观质量,查看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咬边等缺陷,对历史检测中发现的焊缝问题点需进行复检,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关联历次检测数据,分析缺陷发展趋势。

法兰、阀门等连接部位需重点核查密封状态,检查垫片是否存在老化、变形或破损,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可借助扭矩扳手进行抽样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此外,需排查阀门开关灵活性,记录阀门内漏、卡涩等异常情况,对紧急切断阀需测试其响应时间,确保在故障状态下能快速关闭。

(二)防腐与绝热层

排查管道外防腐层是否完整,查看是否存在剥落、鼓泡或腐蚀斑点,对埋地管道可采用防腐层检漏仪检测漏点位置,同步记录土壤腐蚀性参数。绝热层需检查是否存在破损、脱落,尤其关注高温管道绝热层,若出现破损需及时修复,防止热量散失引发管道材质劣化或人员烫伤风险。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管道防腐绝热层台账,记录施工时间、材料类型、维护记录等信息,设置到期提醒功能。

(三)安全附件与监测装置

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安全附件需核查校验有效期,确保在合格周期内使用,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软件调取校验记录,对临近到期的附件自动推送校验提醒。检查安全阀铅封是否完好,手动试验起跳灵活性,记录回座压力是否符合标准;压力表需核对量程与精度,确保表盘清晰、指针正常,无泄漏或损坏情况。

压力管道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等监测装置需检查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数据传输是否稳定,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比对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若传感器出现故障需及时更换并记录维修信息。

赛为安全 (36)

二、煤气化装置特种设备排查重点 🛡️

(一)压力容器(气化炉、分离器等)

本体排查需重点关注器壁厚度与表面状况,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易腐蚀、易磨损部位,如气化炉炉膛、分离器内壁,记录壁厚数据并与设计值对比,若壁厚减薄超过允许范围需启动整改流程。检查容器外观是否存在变形、鼓包或裂纹,对接管与筒体连接部位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排查潜在缺陷。

安全附件排查与压力管道要求类似,需确保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附件完好且在校验期内,液位计需检查刻度清晰、指示准确,防止假液位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记录设计参数、使用年限、检测记录、维修 history 等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起重机械(行车、起重机等)

结构部件排查需检查主梁、端梁、吊钩等关键部位是否存在变形、裂纹或磨损,螺栓连接是否紧固,钢丝绳是否有断丝、锈蚀或直径减细情况,记录钢丝绳使用时长与维护次数。运行机构需测试起升、变幅、回转等动作的平稳性,检查制动系统可靠性,确保制动距离符合安全标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软件记录制动测试数据。

电气系统排查需检查电缆绝缘层是否完好,有无老化或破损,控制柜内电气元件是否正常工作,接地装置是否可靠,接地电阻值需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排查起重机械的限位装置、缓冲器等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其灵敏有效,对存在故障的装置需立即停用并维修,维修记录上传至管理系统。

(三)工业锅炉

锅炉本体排查需重点检查锅筒、水冷壁、对流管束等部件,查看是否存在腐蚀、结垢或裂纹,采用水质分析仪检测锅炉水质,确保水质指标符合《GB/T 1576-2018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记录水质检测数据。检查炉墙是否完好,有无剥落或漏风情况,烟道是否通畅,防止积灰或堵塞影响锅炉效率。

燃烧系统排查需检查燃烧器是否正常点火,火焰形状是否稳定,燃油、燃气管道是否存在泄漏,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需核查校验情况,高低水位报警装置、超压报警装置需测试其灵敏性,通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置锅炉运行参数阈值,超限时自动触发预警。

赛为安全 (38)

三、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要求 📝

(一)记录内容完整性

排查记录需涵盖基础信息、排查结果、问题处置三大核心部分。基础信息包括排查日期、排查人员、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排查部位等;排查结果需详细记录各检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注明 “合格” 并记录关键数据(如壁厚值、压力值、校验日期等),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需描述问题具体表现、位置及严重程度;问题处置需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及验收标准,若需停机整改需记录停机时间与恢复运行时间。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建立标准化排查记录表,设置必填项与可选填项,避免信息遗漏,同时支持上传现场照片、检测报告等附件,增强记录的直观性与可信度。

(二)记录时效性与准确性

排查记录需在排查工作完成后 24 小时内录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及时更新,避免延迟记录导致的信息偏差。记录数据需真实准确,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检测数据需注明检测设备名称、型号及校准情况,排查人员需对记录内容签字确认,承担信息真实性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可设置数据校验功能,对超出正常范围的数据(如壁厚值过低、压力值异常)自动提示,防止错误录入,同时支持数据追溯,可查询任意时间段的排查记录及修改痕迹,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三)记录归档与查阅

排查记录需按照 “设备类别 - 排查日期” 的分类方式进行归档,通过安全生产管理软件建立电子档案库,设置不同权限的访问账号,确保管理人员可便捷查阅,同时保护数据安全。电子档案需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备份记录需纳入排查记录管理范畴。

此外,需将纸质记录(如检测报告原件、签字确认的排查表)进行整理归档,存放于专门的档案柜,明确档案保存期限(参照相关规定,至少保存至设备报废后 5 年),档案柜需做好防潮、防火、防盗措施,确保纸质记录的完好性。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