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运用AI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实现炼化装置风险监测与隐患自动处置
导读
石油化工行业的炼化装置(如催化裂化装置、加氢精制装置、乙烯裂解装置)是生产核心,其运行环境具有 “高温(反应釜温度可达 800℃+)、高压(管线压力最高达 15MPa)、介质高危(多为易燃易爆 / 有毒有害化学品,如原油、乙烯、硫化氢)、流程连续(单次停工损失超千万元)” 的特点,易因设备腐蚀、介质泄漏、操作偏差引...
石油化工行业的炼化装置(如催化裂化装置、加氢精制装置、乙烯裂解装置)是生产核心,其运行环境具有 “高温(反应釜温度可达 800℃+)、高压(管线压力最高达 15MPa)、介质高危(多为易燃易爆 / 有毒有害化学品,如原油、乙烯、硫化氢)、流程连续(单次停工损失超千万元)” 的特点,易因设备腐蚀、介质泄漏、操作偏差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重特大事故。传统的人工巡检(依赖巡检员现场抄表、凭经验判断)与被动隐患处置(事故发生后再抢修)方式,难以应对炼化装置 “风险演化快、隐患隐蔽深、后果影响大” 的管理痛点。AI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通过 “多维度数据采集 - 智能风险研判 - 分级预警 - 隐患自动处置” 的全流程闭环,可精准识别炼化装置运行风险,实现隐患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防控” 的转变,为炼化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筑牢智能防线 🛡️💻
一、适配炼化装置场景,构建全维度风险数据采集网络 📡🔧
要实现炼化装置风险监测与隐患自动处置,首先需突破 “高温高压环境下设备耐受、高危介质下数据传输安全、多装置数据协同” 的技术难点,构建覆盖 “设备状态 - 工艺参数 - 环境监测 - 人员操作” 的全维度数据采集网络,为风险分析提供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撑。
(一)核心设备与工艺参数采集
针对炼化装置关键设备(反应釜、精馏塔、加热炉、高压管线)与核心工艺,部署具备防爆、耐高温、抗腐蚀特性的专用监测设备,采集影响安全的核心参数:
反应釜 / 反应器:安装隔爆型热电偶(耐受温度 - 200℃~1200℃,精度 ±0.5℃)实时采集釜内反应温度,通过防爆型压力传感器(量程 0~30MPa,精度 ±0.1% FS)监测釜内压力,每 1 秒采集 1 次数据;同时部署超声波液位计(防爆等级 Ex d IIB T4 Ga)监测釜内介质液位,避免液位过低导致干烧或过高导致溢料,液位波动超过 ±5% 时触发数据加密传输 📊⚗️。
精馏塔:在塔体不同塔板位置安装防爆型气相色谱仪(可检测 C1-C10 烃类组分,检测下限 0.1ppm),每 5 分钟分析一次塔顶 / 塔底介质组分,防止组分失衡引发塔内超压;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沿塔壁铺设,测温精度 ±1℃)监测塔体表面温度分布,识别局部过热(如塔壁温度骤升 30℃以上可能预示内构件结焦)。
高压管线 / 阀门:采用防爆型超声导波检测仪(检测范围 0~20m,可识别管道内腐蚀、壁厚减薄),每小时扫描一次管线壁厚变化,当壁厚减薄速率超过 0.1mm / 月时标记为 “高风险”;在关键阀门(如紧急切断阀)安装防爆型阀位反馈传感器,实时采集阀门开关状态(全开 / 全关 / 半开)与动作响应时间(要求≤1 秒),避免阀门卡涩导致介质泄漏。
工艺参数联动采集:通过 OPC UA 协议对接炼化装置 DCS 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实时同步核心工艺参数(如进料流量、回流比、催化剂注入量、冷却水温),数据采样频率与 DCS 保持一致(通常 100ms / 次),确保工艺参数与设备状态数据的时间戳对齐,便于后续关联分析(如进料流量骤增与反应釜压力升高的因果关系)。
(二)高危环境与介质监测
针对炼化装置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的环境特性,部署专项监测设备,防范环境风险:
可燃 / 有毒气体监测:在装置区按 “5 米间距” 布置防爆型气体检测仪(可同时检测甲烷、乙烯、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8 种气体,检测下限 0.1% LEL/0.1ppm),实时采集气体浓度数据,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 10% LEL 或有毒气体浓度达到 PC-TWA 值时,启动本地声光报警并加密上传数据;同时在装置边界部署激光气体遥测仪(监测距离 0~500m,精度 ±5%),扫描周边区域是否存在气体扩散泄漏 🌬️⚠️。
火焰与热辐射监测:在加热炉、反应釜周边安装防爆型红外火焰探测器(探测角度 120°,响应时间≤0.1 秒),可识别明火、高温热辐射(≥500℃),避免早期火灾未被发现;在装置区制高点部署热成像摄像头(防爆等级 Ex d IIB T6,测温范围 - 20℃~1500℃),实时生成装置区热场分布图,识别 “无明火但局部温度异常升高”(如管线保温层内介质泄漏导致的热辐射超标)。
防雷防静电监测:在装置区避雷针、静电接地极安装防爆型雷电监测传感器(可记录雷电流幅值、极性,响应时间≤1μs),在输送易燃介质的管线上安装静电电压传感器(检测范围 0~10kV,精度 ±5%),实时监测雷电活动与静电积累情况,当静电电压超过 5kV 时,自动触发管线防静电接地报警。
(三)人员操作与应急数据采集
聚焦人员作业安全与应急响应效率,补充采集人员与应急资源数据:
人员定位与行为监测:为装置区作业人员配备防爆型智能安全帽(内置 UWB 定位模块,定位精度≤1 米,防爆等级 Ex ib IIB T4),实时采集人员位置,划定 “防爆区”“受限空间”“操作禁区” 等电子围栏,当人员非法进入禁区时,安全帽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上传位置信息;通过安全帽内置的姿态传感器,识别 “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攀爬”“突然倒地” 等异常行为,触发应急通知 🛡️👷。
应急资源状态监测:在装置区消防栓、泡沫罐、应急照明、气体检测仪等应急设备上安装 NFC 标签,通过巡检终端扫码采集设备状态(如消防栓水压、泡沫罐液位、应急灯电量);对接应急指挥系统,实时获取应急车辆位置、消防队伍响应时间、医疗救援点分布,为隐患处置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二、构建炼化装置风险智能监测与分级预警机制 🚨🎯
炼化装置风险具有 “连锁性(如管线泄漏→气体扩散→爆炸)、隐蔽性(如设备内腐蚀肉眼不可见)、动态性(随工艺负荷变化)” 的特点,需通过 “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 - 实时算法分析 - 分级预警推送” 的机制,实现风险精准识别与超前防控。
(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炼化装置安全特性,从 “设备健康风险”“工艺偏离风险”“介质泄漏风险”“环境安全风险” 四个维度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每个指标均关联行业安全标准(如 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AQ 30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设备健康风险(权重 40%):包含设备腐蚀速率(管线壁厚减薄速率>0.1mm / 月得 10 分)、阀门卡涩频次(每月≥2 次得 8 分)、加热炉炉管结焦程度(结焦厚度>5mm 得 10 分)、设备维护逾期率(超期未维护设备占比>5% 得 8 分) 📊⚙️;
工艺偏离风险(权重 30%):包含反应温度波动(24 小时内温差≥50℃得 10 分)、反应压力超标时长(每日超标≥30 分钟得 8 分)、进料组分偏差(关键组分含量偏离设计值 ±10% 得 8 分)、回流比异常调整(每小时调整次数≥3 次得 6 分);
介质泄漏风险(权重 20%):包含可燃气体浓度超标频次(每日≥2 次得 10 分)、有毒气体检测值(达到 PC-STEL 值得 8 分)、管线泄漏速率(模拟计算泄漏量>1kg/h 得 10 分);
环境安全风险(权重 10%):包含雷电活动频次(每日≥3 次得 8 分)、静电电压超标时长(每日≥1 小时得 6 分)、装置区风速(超过 8m/s 得 6 分,可能加剧气体扩散)。
每个指标按 “风险严重程度 - 行业标准阈值” 设定 0-10 分评分规则,得分越高风险越高,如 “反应釜压力超标 10% 且持续 10 分钟” 得 8 分,“超标 20% 且持续 5 分钟” 得 10 分。
(二)风险实时评估算法与等级划分
采用 “加权求和 + 机器学习修正 + 事故连锁分析” 的复合算法,确保风险评估精准性与前瞻性:
基础加权计算:系统实时采集各指标数据,按预设权重计算初始风险综合得分,公式为:
初始得分 =Σ(各维度指标得分 × 对应权重)
例如,某加氢反应釜 “设备健康风险得分 6 分(腐蚀速率 0.08mm / 月)、工艺偏离风险得分 8 分(温度波动 40℃)、介质泄漏风险得分 0 分、环境安全风险得分 2 分”,初始得分 = 6×40%+8×30%+0×20%+2×10%=2.4+2.4+0+0.2=5.0 分。
机器学习修正:引入 LSTM 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炼化装置历史风险数据(近 5 年设备故障记录、工艺偏离导致的事故案例)与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指标权重。例如,当某地区连续发生 “反应釜超压爆炸” 事故时,模型自动提升 “工艺偏离风险” 中 “压力超标” 指标的权重(从原 30% 提升至 40%);当装置区进入雷雨季节,“环境安全风险” 权重从 10% 临时提升至 15% 🤖🔧。
事故连锁分析:结合炼化装置工艺流程(如 “反应釜→换热器→精馏塔→产品罐” 的物料流向),构建 “风险传播模型”。例如,当检测到 “反应釜压力超标”(工艺偏离风险)时,系统自动分析后续环节可能受影响的设备(如换热器可能因进料压力过高导致泄漏),叠加关联设备的风险得分,生成 “连锁风险得分”,最终综合得分 = 初始得分 + 连锁风险得分 ×20%。
根据最终综合得分,将风险划分为四级: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8.0 分(如反应釜超压 20%+ 可燃气体浓度达 30% LEL,可能引发爆炸);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6.0-7.9 分(如管线腐蚀速率 0.12mm / 月 + 静电电压 6kV,存在泄漏风险);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4.0-5.9 分(如加热炉温度波动 35℃+ 风速 7m/s,需关注工艺稳定性);
低风险(蓝色预警):<4.0 分(指标均在安全阈值内,仅需常规监测)。
(三)分级预警与应急联动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设计 “多渠道预警 + 应急措施自动触发” 的响应机制,确保风险快速管控: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如 “反应釜超压 25% 且可燃气体泄漏浓度达 50% LEL”,系统立即触发:
装置区声光报警(防爆型警报器音量≥120dB)、中控室大屏红色闪烁提醒;
向装置负责人、安全总监、应急指挥中心发送 “语音电话 + 短信 + APP 推送” 三重通知,包含风险位置、影响范围、建议处置措施(如 “立即启动反应釜紧急泄压阀,切断进料阀门,疏散装置区人员”);
自动联动 DCS 系统,触发紧急停车程序(ESD),关闭反应釜进料阀、加热炉燃料阀,启动消防水喷淋系统,降低事故扩大风险 🚨⛔。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如 “管线腐蚀速率 0.15mm / 月 + 静电电压 7kV”,系统推送预警至设备管理部与现场巡检组,建议 “24 小时内完成管线壁厚复测,启动防静电接地检查,降低工艺负荷至 80%”,同时自动调度附近的防爆检测设备(如超声导波检测仪)至风险位置,支持现场快速核验。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如 “加热炉温度波动 40℃”,系统向工艺工程师发送 APP 提醒,建议 “调整燃料供应流量,每 10 分钟反馈一次温度数据”,并在系统中生成 “风险跟踪任务”,记录处置进展。
低风险(蓝色预警):系统仅记录风险数据,纳入每日风险汇总报告,无需人工干预,定期(每周)生成风险趋势分析,识别潜在风险演化方向(如 “某管线腐蚀速率呈上升趋势,预计 1 个月后达预警阈值”)。
三、实现炼化装置隐患自动处置全流程闭环 📋🔌
炼化装置隐患处置需兼顾 “安全优先、减少停工、快速响应” 的原则,传统依赖人工现场处置的方式易因响应延迟、操作不当扩大风险。AI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通过 “隐患自动识别 - 分级处置决策 - 远程 / 自动执行 - 效果验证闭环” 的流程,实现隐患处置的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频次。
(一)隐患自动识别与精准定位
结合 “数据异常分析 + 图像识别 + 模拟仿真” 的方式,实现炼化装置隐患的自动识别与精准定位,避免盲目现场处置:
基于数据异常的隐患识别:系统对采集的设备参数、工艺数据进行 “阈值对比 + 趋势分析”,当数据超出安全范围(如反应釜压力突然升高 10%)或出现异常趋势(如某管线温度持续上升,斜率>5℃/ 小时)时,自动标记为 “疑似隐患”,并关联历史数据(近 3 个月该参数变化曲线)与行业故障案例,初步判定隐患类型(如 “压力骤升可能为催化剂注入过量或釜内结焦”) 📊🔍。
基于图像识别的隐患识别:在装置区关键位置(如法兰连接、阀门填料函、塔体焊缝)安装防爆型高清摄像头(具备夜视、抗油污能力),系统运用 YOLOv8 + 工业缺陷识别模型,实时分析视频画面,自动识别 “法兰泄漏(可识别最小泄漏痕迹 0.1mm)、阀门填料老化、管线保温层破损” 等视觉类隐患,截取隐患画面并标注位置(如 “加氢装置 C-101 塔第 3 层法兰,泄漏痕迹长度约 5cm”)。
基于模拟仿真的隐患验证:对接炼化装置 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仿真系统,当识别到疑似隐患(如 “精馏塔回流比异常”)时,系统自动输入异常参数进行仿真计算,模拟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如 “回流比降低 20% 将导致塔顶产品纯度下降 5%,塔底温度升高 15℃,存在结焦风险”),验证隐患真实性与严重程度,避免误判。
(二)隐患分级处置决策与资源调度
根据隐患风险等级与处置难度,系统自动生成处置方案,并调度所需资源,确保处置高效、安全:
自动处置隐患(低风险,无需人工干预):如 “静电电压超标 6kV”“冷却水温轻微升高(≤5℃)”,系统自动触发预设的自动处置程序:
静电超标:自动启动管线防静电接地装置(如电磁感应式接地夹),调节接地电阻至≤10Ω,同时开启装置区通风设备,加速静电消散;
冷却水温升高:自动调整冷却塔风机转速(从 800r/min 提升至 1200r/min),或切换至备用冷却水泵,确保水温回落至安全范围(≤32℃) 🛠️⚡。
远程处置隐患(一般风险,需远程操作):如 “反应釜温度波动 35℃”“阀门轻微卡涩(动作响应时间 1.5 秒)”,系统向工艺工程师推送远程处置指令:
温度波动:工程师通过系统远程控制界面,调整反应釜夹套冷却水流量(从 50m³/h 增至 70m³/h),或微调催化剂注入量(从 0.5kg/h 降至 0.4kg/h),实时查看温度变化曲线,直至稳定;
阀门卡涩:远程启动阀门气动 / 电动执行机构的 “吹扫 / 润滑” 功能,注入专用润滑剂,测试阀门动作响应时间,若恢复至≤1 秒则完成处置,否则生成 “现场处置任务”。
现场处置隐患(较大 / 重大风险,需人工现场干预):如 “法兰泄漏(泄漏量>0.5kg/h)”“管线腐蚀超标(壁厚减薄 0.2mm / 月)”,系统自动生成:
处置方案:明确 “需关闭的阀门、需隔离的区域、需使用的工具(如防爆堵漏工具、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安全防护要求(如佩戴正压式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