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履职能力建设,可通过哪些培训形式提升其施工安全方案制定能力?
导读
施工安全方案是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 “纲领性文件”,其制定质量直接决定现场风险管控效果。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履职能力建设时,需突破传统 “理论灌输” 的培训模式,围绕安全方案 “合规性审核、风险识别、措施设计、落地适配” 四大核心能力,设计 “理论 + 实战 + 复盘” 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让管理人...
施工安全方案是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 “纲领性文件”,其制定质量直接决定现场风险管控效果。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履职能力建设时,需突破传统 “理论灌输” 的培训模式,围绕安全方案 “合规性审核、风险识别、措施设计、落地适配” 四大核心能力,设计 “理论 + 实战 + 复盘” 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让管理人员既能掌握法规标准与专业知识,又能灵活应对不同项目场景的方案制定需求。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拆解具体培训形式及实施要点。
📚 一、理论夯实类培训:筑牢方案制定的 “知识根基”
安全方案制定需以法规标准、专业技术为基础,此类培训旨在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方案制定的 “底层逻辑”,避免因知识盲区导致方案违规或存在漏洞。
1. “法规 + 标准” 专题精讲班(线下 / 线上直播)
培训内容:聚焦与施工安全方案相关的核心法规标准,如《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 37 号令)、各地区住建部门发布的 “方案编制导则”(如深基坑、高支模、起重吊装专项方案编制要求);重点讲解 “方案编制的强制性条款”(如高支模方案需包含荷载计算、立杆间距验算、监测频率)、“法规更新要点”(如近年新增的 “智慧监测设备应用要求”“绿色施工安全措施”)、“常见违规案例”(如方案未通过专家论证即实施、参数与现场实际不符导致事故)。
实施要点:采用 “讲师精讲 + 互动答疑” 形式,邀请住建部门专家、资深安全工程师授课;每讲解 1 项法规标准,配套 1 个 “违规方案案例”(如某深基坑方案未考虑地下水影响,导致边坡坍塌),让管理人员直观理解违规后果;课后发放 “法规标准汇编手册”(按 “分部分项工程” 分类整理,标注方案编制关键条款),方便日常查阅。
适配场景:新入职项目管理人员、法规标准更新后全员培训,确保方案制定不触碰 “合规红线”。
2. “专业技术” 线上微课(碎片化学习)
培训内容:针对安全方案制定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拆解为 5-10 分钟的短视频微课,如 “深基坑边坡支护选型(放坡 / 土钉墙 / 排桩)”“高支模立杆稳定性验算方法”“焊接作业防火防爆措施设计”“临时用电回路配置标准”;每个微课包含 “技术原理 + 方案应用示例”(如讲解土钉墙支护时,同步展示某项目土钉墙方案中的 “土钉长度、间距、注浆压力” 参数设计)。
实施要点:搭建企业内部学习平台,按 “分部分项工程” 分类上传微课;设置 “课后小测验”(如 “高支模立杆间距最大限值是多少?”“临时用电接地电阻要求是多少?”),测验合格方可解锁下一节微课;鼓励管理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如工地午休、通勤途中)学习,平台自动记录学习进度,作为培训考核依据。
适配场景:管理人员补充专业技术短板,解决方案制定中 “技术参数设计不合理” 的问题。
🔧 二、实战模拟类培训:提升方案制定的 “实操能力”
安全方案制定需结合项目实际场景,此类培训通过 “模拟真实项目场景 + 动手编制方案”,让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掌握方案制定流程与技巧。
1. “场景化方案编制工作坊”(线下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设置 3-4 个典型项目场景(如 “20 层住宅楼深基坑施工”“商业综合体高支模搭设”“老旧小区改造拆除作业”),为每个场景提供 “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纸节选、周边环境说明” 等基础资料;将管理人员分为 4-5 人小组,每组选择 1 个场景,在 6 小时内完成 “专项安全方案框架搭建 + 核心章节编制”(如深基坑方案需完成 “工程概况、风险识别、支护方案、监测计划、应急措施” 章节)。
实施要点:每个小组配备 1 名 “导师”(资深项目总工或安全总监),全程指导方案编制(如提醒 “风险识别需包含周边管线保护、基坑降水对临近建筑的影响”);编制完成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方案,导师从 “合规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三方面点评,指出不足(如 “支护方案未考虑雨季降水影响”“应急措施未明确物资储备位置”),并带领全员讨论优化方案。
适配场景:有 1-3 年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提升 “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方案” 的能力。
2. “BIM + 方案模拟” 实操培训(线下实操 + 软件教学)
培训内容:教授管理人员使用 BIM 软件(如 Revit、广联达 BIM5D)进行 “安全方案可视化模拟”,如将深基坑支护方案、高支模搭设方案录入 BIM 模型,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 “荷载变化、结构稳定性、人员作业空间”;通过模拟发现方案漏洞(如高支模立杆与结构冲突、深基坑监测点布置盲区),并在模型中调整方案参数(如优化立杆位置、增加监测点),最终输出 “可视化方案交底文件”(包含 3D 模型、施工步骤动画)。
实施要点:培训分为 “软件基础教学(2 天)+ 方案模拟实操(3 天)” 两阶段;基础教学阶段,重点讲解 “安全方案相关的 BIM 功能”(如荷载计算模块、碰撞检测功能);实操阶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例,要求管理人员独立完成 “方案建模 - 模拟分析 - 漏洞整改 - 文件输出” 全流程;培训结束后,提交 “BIM 方案模拟报告”,由软件专家与安全专家联合评分。
适配场景:需提升 “方案技术先进性与可视化” 的管理人员,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如超高层建筑、综合体项目)的方案制定。
📖 三、案例复盘类培训:汲取方案制定的 “经验教训”
通过复盘真实案例,让管理人员理解 “优秀方案为何有效、问题方案为何失效”,避免重复犯错,提升方案制定的 “风险预判能力”。
1. “优秀 + 问题” 方案双案例复盘会(线下研讨)
培训内容:收集企业内外 “优秀安全方案”(如某项目深基坑方案通过优化支护设计节省成本 20% 且零事故)与 “问题方案”(如某项目高支模方案因验算错误导致坍塌),整理为 “案例资料包”(包含方案全文、项目背景、实施效果 / 事故调查报告);将管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分析优秀方案的 “亮点”(如风险识别全面、措施可操作性强、与施工进度适配),另一组剖析问题方案的 “漏洞”(如未考虑地质变化、措施与现场条件不符),然后两组交叉分享,最后由安全总监总结 “方案制定的关键原则”(如 “风险识别需覆盖‘人 - 机 - 料 - 法 - 环’全要素”“措施设计需明确‘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
实施要点:案例选择需 “贴近企业业务类型”(如以房建为主的企业,重点复盘房建项目方案;以市政为主的企业,复盘市政道路、桥梁项目方案);复盘过程中,鼓励管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提问(如 “若我遇到类似项目,方案中还需考虑哪些因素?”),促进经验共享。
适配场景:各层级项目管理人员,尤其适合新晋升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快速积累 “方案制定经验”。
2. “事故溯源” 深度研讨班(线下 + 现场调研)
培训内容:选取因 “安全方案问题” 导致的典型事故(如深基坑坍塌、脚手架坠落),组织管理人员前往事故项目现场(或通过 VR 还原事故场景),结合 “事故调查报告”“当时的方案文本”,追溯 “方案制定环节的漏洞”(如未进行地质补勘导致支护选型错误、方案未明确特殊天气施工措施);邀请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讲解 “方案漏洞如何一步步导致事故”,并带领管理人员 “重新制定该项目的安全方案”,对比原方案与新方案的差异,分析优化点。
实施要点:培训前需与事故项目相关方沟通,确保现场调研合规;VR 还原场景需 “真实还原事故过程”(如脚手架坍塌的时间顺序、人员位置),让管理人员有 “沉浸式体验”;重新制定方案后,需提交 “方案优化报告”,说明 “针对原方案漏洞的改进措施”。
适配场景:有 3 年以上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提升 “方案风险预判与漏洞排查” 能力,强化 “方案制定责任意识”。
🤝 四、协同共创类培训:强化方案制定的 “跨部门适配性”
安全方案需与施工、技术、物资等部门协同,此类培训旨在帮助管理人员理解 “跨部门需求”,制定 “可落地、易执行” 的方案,避免 “方案与执行脱节”。
1. “跨部门方案共创” 工作坊(线下多部门协作)
培训内容:以 “某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方案” 为例,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方案制定方)与施工班组负责人(执行方)、物资部人员(物资保障方)、技术部人员(技术支持方)组成 “共创小组”;各部门从自身角度提出需求:施工班组负责人提出 “方案措施需简化操作流程,避免频繁调整”,物资部人员提出 “方案中物资需求需提前 15 天提报,便于采购”,技术部人员提出 “方案参数需与结构设计匹配”;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各部门需求,优化方案(如调整 “模板拆除顺序” 以适配施工班组操作习惯,明确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清单” 及提报时间),最终形成 “跨部门共识版方案”。
实施要点:工作坊由企业安全管理部牵头组织,明确 “共创目标”(制定 “可落地、多方认可” 的安全方案);设置 “需求收集 - 方案优化 - 共识确认” 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结束后进行 “部门互评”(如施工班组评价方案 “是否便于执行”,物资部评价 “是否便于保障”),确保方案兼顾安全性与实操性。
适配场景:需提升 “方案跨部门协同性” 的项目管理人员,解决 “方案制定与执行两张皮” 的问题。
2. “方案交底 + 现场验证” 实战培训(线下现场教学)
培训内容:选取企业在建项目,让参训管理人员以 “方案编制者” 身份,向现场施工班组进行 “安全方案交底”(需包含方案核心措施、风险点、应急要求);交底后,跟随施工班组参与 “方案落地验证”(如观察高支模搭设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剪刀撑、临时用电接线是否符合方案标准);若发现 “方案措施与现场不符”(如方案要求立杆间距 1.2m,现场因结构限制需调整为 1.5m),则组织管理人员与施工班组、技术部共同讨论 “方案调整方案”,并重新编制 “补充方案”。
实施要点:培训前,要求管理人员提前熟悉项目背景与方案内容;交底过程中,由安全总监现场点评 “交底效果”(如是否清晰、是否覆盖关键风险);现场验证环节,重点记录 “方案与现场的不符点”,并作为 “方案优化案例” 在后续培训中分享;培训结束后,提交 “方案交底总结 + 现场优化报告”。
适配场景:需提升 “方案交底能力与现场适配调整” 的管理人员,确保方案 “不仅能制定,还能落地执行”。
总结:以 “多元化培训” 构建方案制定能力闭环
建筑施工企业针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方案制定能力培训,需避免 “单一形式、单向输入”,通过 “理论夯实打基础、实战模拟练技能、案例复盘积经验、协同共创促落地” 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形成 “学 - 练 - 用 - 复盘” 的能力提升闭环。不同培训形式需适配管理人员的 “经验层级与项目需求”,如新手侧重理论与基础实操,老手侧重复杂场景与跨部门协同;同时,需将培训效果与 “安全履职考核” 挂钩(如培训后方案编制合格率、方案落地事故率),确保培训不流于形式,真正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方案制定能力,为项目安全管理筑牢 “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