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接受安全履职能力评估时,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与现场风险管控的考核占比该如何分配?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1 发表时间:2025-10-16 16:17:24 标签: 安全履职能力评估

导读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评估: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与现场风险管控考核占比分配方案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履职能力,核心体现在 “事前制定科学方案” 与 “事中落实风险管控” 两大环节 —— 施工安全方案是现场风险管控的 “行动指南”,若方案存在漏洞,现场管控将失去依据;而现场风险管控是方案落地的 “...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评估: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与现场风险管控考核占比分配方案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履职能力,核心体现在 “事前制定科学方案” 与 “事中落实风险管控” 两大环节 —— 施工安全方案是现场风险管控的 “行动指南”,若方案存在漏洞,现场管控将失去依据;而现场风险管控是方案落地的 “关键抓手”,若管控不到位,再完善的方案也无法发挥作用。在安全履职能力评估中,科学分配二者考核占比,需结合项目风险等级、施工阶段、行业规范要求,避免 “重方案轻落地” 或 “重现场轻规划” 的片面评估,确保全面反映管理人员的综合履职能力。以下从占比基准方案、动态调整依据、考核实施细节三个维度,拆解具体分配策略。

赛为安全 (30)

⚖️ 一、考核占比基准方案:按 “方案指导性 + 现场决定性” 设定核心比例

基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方案先行、现场落地” 的逻辑,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等行业规范要求,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与现场风险管控的考核占比基准值设定为 4:6,即:

施工安全方案制定:考核占比 40%,聚焦方案的 “合规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评估管理人员能否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出能有效规避风险的指导文件;

现场风险管控:考核占比 60%,聚焦管控的 “及时性、有效性、闭环性”,评估管理人员能否将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实时化解现场风险。

这一基准比例的设定,主要基于两大核心逻辑:

现场风险管控的 “决定性作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生于现场操作环节(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即使方案制定完善,若现场未按方案落实防护措施(如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方案要求、工人未佩戴安全带),仍会引发事故。据住建部发布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数据,约 70% 的事故源于现场管控疏漏(如未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未排查出临时用电隐患),因此现场风险管控需占据更高考核权重,引导管理人员重视落地执行。

施工安全方案的 “基础性作用”:方案是现场管控的前提,若方案本身存在缺陷(如未识别出深基坑的边坡坍塌风险、未明确高支模的搭设参数),现场管控将 “无章可循”,甚至因方案错误导致管控方向偏差。但方案的价值最终需通过现场管控实现,因此方案制定占比略低,既体现其基础地位,又突出现场执行的核心价值。


1. 施工安全方案制定(40%)的考核子项与占比拆分

为避免 “方案考核流于形式”,需将 40% 的考核权重拆解为三个子项,聚焦方案制定的关键能力:

合规性与完整性(15%):考核方案是否符合现行法规与标准(如深基坑方案需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1210),是否覆盖 “工程概况、风险识别、防护措施、应急处置、验收标准” 等核心内容 —— 例如高支模方案需明确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剪刀撑设置等参数,且参数需经过结构验算,若存在参数缺失或验算错误,该项不得分。

风险识别与针对性(15%):考核方案能否精准识别项目特有风险(如超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风险、老旧小区改造的地下管线风险),并制定针对性措施 —— 例如在既有建筑附近施工,方案需包含 “地下管线探测方法、临近建筑沉降监测频率” 等内容,若仅套用通用模板,未结合项目实际,该项得分不超过 50%。

可操作性与交底适配性(10%):考核方案内容是否简洁明了,能否直接指导现场操作(如防护措施的具体搭设步骤、材料规格要求),且是否配套 “分级安全技术交底文件”(如对作业班组的交底需细化至每个工序的安全要点)—— 例如脚手架搭设方案需明确 “每步架的搭设顺序、验收责任人”,若表述模糊(如仅写 “按规范搭设”),该项得分不超过 30%。


2. 现场风险管控(60%)的考核子项与占比拆分

现场风险管控的 60% 权重需拆解为四个子项,覆盖 “隐患排查 - 违规纠正 - 过程监测 - 应急处置” 全流程:

日常隐患排查与整改(20%):考核管理人员是否建立 “日巡查、周排查” 机制,隐患排查记录是否完整(包含隐患位置、风险等级、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限),且整改率需达到 100%—— 例如发现 “临边防护缺失” 隐患后,需在 24 小时内整改完成,若未整改或整改后未复核,该项按整改率扣分(如整改率 80%,该项得分 = 20%×80%=16%)。

违规操作纠正与培训(15%):考核管理人员能否及时发现并制止现场违规操作(如工人未系安全带、机械操作人员无证上岗),且是否对违规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 —— 例如某工人多次违规攀爬脚手架,管理人员需不仅制止,还需组织该工人参加 “高空作业安全培训”,并记录培训内容与考核结果,若仅制止未培训,该项得分减半。

关键工序风险监测(15%):考核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高支模、起重吊装)的过程监测是否到位 —— 例如深基坑施工需按方案要求监测边坡位移(如每 2 小时监测 1 次),监测数据需实时记录并分析,若存在监测频率不足或数据缺失,该项不得分;起重吊装作业需检查起重机支腿是否垫实、吊索具是否完好,若未检查直接起吊,该项得分不超过 50%。

应急处置能力(10%):考核管理人员在突发风险(如边坡微小坍塌、工人轻微触电)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 例如发生触电事故时,能否在 1 分钟内切断电源、拨打急救电话,且应急救援物资(如绝缘手套、急救箱)是否按方案要求配备到位,若应急响应超时或物资缺失,该项得分不超过 30%。


🔄 二、考核占比动态调整依据:结合 “项目特性” 灵活优化比例

基准比例(4:6)适用于大多数建筑施工项目,但需根据项目风险等级、施工阶段、工程类型的差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评估更贴合实际需求。调整原则为:风险越高、方案指导性越强的场景,适当提高方案制定占比;现场操作越复杂、变数越多的场景,适当提高现场管控占比。

1. 按项目风险等级调整:高风险项目提高方案制定占比

超高危项目(如深基坑深度≥10m、高支模高度≥8m、钢结构高度≥100m):此类项目风险后果严重(如深基坑坍塌可能导致周边建筑倒塌),方案的科学性直接决定安全底线,需将方案制定占比提高至 45%,现场风险管控占比降至 55%—— 例如深基坑项目,需重点考核方案中 “边坡支护设计、降水方案、监测频率” 的合理性,若方案存在设计缺陷,现场管控再到位也难以规避重大风险,因此需强化方案考核权重。

中风险项目(如普通住宅建筑、市政道路施工):风险相对可控,维持基准比例 4:6 即可,既重视方案的基础作用,又突出现场执行的核心价值。

低风险项目(如室内装修、小型维修工程):此类项目工艺简单、风险点少,现场操作变数是主要安全影响因素(如装修工人违规使用电动工具),需将现场风险管控占比提高至 65%,方案制定占比降至 35%—— 例如室内装修项目,方案只需明确 “动火作业审批流程、临时用电规范” 等基础内容,重点考核管理人员能否现场制止 “无证动火、电线乱拉乱接” 等违规行为。

2. 按施工阶段调整:前期方案占比高,后期现场占比高

施工准备阶段(如方案编制、图纸会审、场地平整):此阶段尚未开展大规模现场作业,核心工作是制定方案与风险预判,需将方案制定占比提高至 50%,现场风险管控占比降至 50%—— 例如在深基坑开挖前,需重点考核管理人员能否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制定 “分层开挖方案、应急降水预案”,若方案未通过专家论证,直接判定方案考核不达标,无需过度考核现场管控(因现场作业尚未展开)。

主体施工阶段(如结构浇筑、脚手架搭设、起重吊装):此阶段现场作业密集、风险点多,需维持或提高现场管控占比(如 65%),方案制定占比降至 35%—— 例如主体结构施工中,需重点考核管理人员能否现场检查 “脚手架立杆垂直度、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支撑稳定性”,确保方案中的防护措施落地,若现场未按方案搭设脚手架,即使方案完善,现场考核也需大幅扣分。

收尾验收阶段(如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竣工清理):此阶段风险点减少,但易因 “抢工期、赶进度” 忽视现场安全(如工人违规拆除防护设施),需将现场风险管控占比提高至 70%,方案制定占比降至 30%—— 例如竣工清理阶段,需重点考核管理人员能否制止 “从高处抛掷建筑垃圾、未佩戴安全帽进入现场” 等违规行为,方案仅需考核 “清理作业安全流程” 的完整性即可。

3. 按工程类型调整:特殊工程侧重方案,常规工程侧重现场

技术复杂工程(如装配式建筑、BIM 技术应用项目、异形结构施工):此类项目工艺新颖、标准要求高,方案需明确 “构件吊装顺序、BIM 模型碰撞检查流程、异形模板搭设参数” 等技术细节,方案的指导性更强,需将方案制定占比提高至 45%,现场风险管控占比降至 55%—— 例如装配式建筑项目,需重点考核方案中 “预制构件安装的临时固定措施、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若方案未明确这些细节,现场操作易出现偏差。

常规工程(如砖混结构住宅、普通市政管网):工艺成熟、标准明确,方案多基于通用模板优化,现场操作规范是安全关键,需维持基准比例 4:6,或微调现场管控占比至 65%—— 例如普通市政管网施工,方案只需明确 “沟槽开挖坡度、管道焊接标准”,重点考核管理人员能否现场检查 “沟槽边坡支护、焊工持证上岗” 情况。

赛为安全 (17)

📋 三、考核实施细节:确保占比分配落地,避免 “形式化评估”

科学的占比分配需配套完善的考核实施流程,否则易出现 “权重设定合理但执行走样” 的问题。需从 “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结果应用” 三个方面,确保评估真实反映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1. 考核方式:“书面评审 + 现场实操” 结合,匹配占比权重

施工安全方案制定(40%)考核:采用 “书面评审 + 答辩” 方式 —— 管理人员提交针对项目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方案(如深基坑专项方案),评审组(由资深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从 “合规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三个子项打分;同时组织答辩,要求管理人员解释方案中 “风险识别逻辑、防护措施选择依据”,若答辩时无法清晰说明(如说不清为何选择某类边坡支护方式),该项得分扣减 20%。

现场风险管控(60%)考核:采用 “现场巡查 + 模拟场景测试” 方式 —— 评审组跟随管理人员进行 1-2 小时现场巡查,记录其 “隐患排查数量、违规纠正及时性”;同时设置模拟场景(如 “发现工人未系安全带作业”“临时用电线缆破损”),观察管理人员的处置流程(如是否立即制止、是否安排整改、是否开展培训),按 “处置速度、措施完整性、闭环情况” 打分,确保现场管控能力的考核真实有效。

2. 评分标准:“量化指标 + 否决项” 结合,避免主观臆断

为确保评分公平,需制定量化评分标准,同时设置关键否决项:

量化指标示例:

方案合规性子项(15%):符合所有法规标准得 15%,缺少 1 项核心内容(如未包含应急处置)扣 5%,存在 1 处参数错误(如立杆间距不符合验算值)扣 8%;

现场隐患排查子项(20%):每发现 1 处重大隐患(如深基坑边坡裂缝)得 5%,每发现 1 处一般隐患(如临边防护缺失)得 2%,未发现重大隐患的该项不得分。

否决项示例:

方案未通过专家论证(针对超危工程),方案制定考核直接按 0 分计;

现场发现 3 处及以上重大隐患(如起重机械未验收合格即使用),现场风险管控考核直接按 0 分计;

存在 1 起轻伤及以上安全事故,整体安全履职能力评估不合格。

3. 结果应用:“能力提升 + 绩效挂钩” 结合,发挥评估价值

考核结果需与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绩效激励直接关联,避免评估 “走过场”:

能力提升:针对方案制定得分低的管理人员,安排参加 “专项方案编制培训”(如住建部门组织的深基坑方案编制课程),并要求其在 1 个月内重新编制 1 份方案,由评审组复核;针对现场管控得分低的管理人员,安排跟随资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 1 周现场带教,重点学习 “隐患排查技巧、违规处置流程”。

绩效挂钩:将安全履职能力评估得分纳入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占比不低于 20%—— 得分≥90 分,绩效奖金上浮 15%;得分 70-89 分,绩效奖金不变;得分<70 分,绩效奖金扣减 20%,且需参加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继续担任项目管理岗位,确保评估结果真正推动管理人员重视安全履职。


总结:以 “动态适配 + 量化落地” 实现科学评估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评估中,施工安全方案制定与现场风险管控的考核占比,核心是 “基准比例定方向,动态调整贴实际”—— 基准 4:6 的比例体现 “方案指导现场、现场验证方案” 的逻辑,符合大多数项目的安全管理需求;同时结合项目风险等级、施工阶段、工程类型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评估的针对性;最终通过 “书面 + 现场” 的考核方式、“量化 + 否决” 的评分标准、“提升 + 激励” 的结果应用,让占比分配真正落地,全面反映管理人员的安全履职能力,推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