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玻璃制造行业运用AI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熔炉运行风险监测与隐患数据化管理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10-15 14:49:52 标签: AI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

导读

在玻璃制造生产流程中,熔炉是核心设备,承担着玻璃原料熔融、澄清、均化的关键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玻璃熔炉具有运行温度高(窑内温度可达 1500-1600℃)、连续运行周期长(通常 10-15 年)、工况复杂(受原料成分、燃料供应、冷却系统影响大)等特点,易出现窑体侵蚀、耐火材料剥落、温度波动超...

在玻璃制造生产流程中,熔炉是核心设备,承担着玻璃原料熔融、澄清、均化的关键任务,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玻璃熔炉具有运行温度高(窑内温度可达 1500-1600℃)、连续运行周期长(通常 10-15 年)、工况复杂(受原料成分、燃料供应、冷却系统影响大)等特点,易出现窑体侵蚀、耐火材料剥落、温度波动超标、燃料泄漏等安全风险,且隐患具有隐蔽性强、演化速度快、后果严重(如熔炉泄漏可能引发火灾、停产)的特性。传统的人工巡检与纸质化隐患管理方式,难以实时捕捉熔炉运行风险、精准记录隐患信息,易导致风险管控滞后、隐患治理无序。AI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凭借多维度数据采集、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化管理能力,可针对性解决玻璃熔炉安全管理痛点,实现运行风险实时监测与隐患全流程数据化管理,为玻璃制造企业筑牢熔炉安全防线 🛡️💻

赛为安全 (20)

一、适配玻璃熔炉运行场景,构建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 📡🔧

要实现熔炉运行风险监测与隐患数据化管理,首先需让 AI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与玻璃熔炉的高温、高粉尘、连续运行场景深度适配,突破恶劣环境下的数据采集难题,构建覆盖 “熔炉本体 - 辅助系统 - 环境参数 - 操作过程” 的多维度数据采集网络,为风险分析与隐患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熔炉本体关键参数采集方面,针对熔炉高温、强腐蚀的运行环境,部署具备耐高温、防腐蚀特性的专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影响熔炉安全运行的核心参数。在熔炉窑体方面,沿窑池池壁、胸墙、大碹等关键部位安装耐高温热电偶(耐受温度≥1800℃),采集窑体表面温度分布数据,每 2 分钟采集一次,监测窑体是否存在局部过热(如池壁温度突然升高 50℃以上可能预示耐火材料侵蚀);在窑内熔体方面,通过插入式高温计采集玻璃液温度(精度 ±5℃),同时安装熔体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玻璃液液位变化(液位波动超过 ±5mm 需重点关注),避免液位过高导致溢料或过低引发窑底漏料;在耐火材料状态方面,部署微波测厚传感器,定期(每小时一次)检测窑池底、池壁耐火砖厚度,记录耐火材料侵蚀速率,当侵蚀速率超过 0.5mm / 月时触发预警 📊🌡️。所有传感器均采用防粉尘、防腐蚀的特殊外壳,线缆通过耐高温保护套管铺设,确保在熔炉周边高温、高粉尘环境下稳定运行,数据采集准确率不低于 99%。

在熔炉辅助系统数据采集方面,围绕燃料供应系统、冷却系统、排烟系统等关键辅助系统,采集运行状态数据,防范因辅助系统故障引发熔炉运行风险。燃料供应系统需采集天然气 / 重油的压力(如天然气压力需稳定在 0.3-0.5MPa)、流量(波动范围不超过 ±5%)、纯度(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10mg/m³)数据,每 1 分钟采集一次,避免压力骤降导致熔炉温度波动或杂质过多引发燃烧不充分;冷却系统(如窑体冷却水套、风机冷却)需采集冷却水进水温度(≤32℃)、出水温度(≤45℃)、流量(如冷却水套流量≥5m³/h)、压力(≥0.4MPa)数据,以及冷却风机的转速、振动值,实时监测冷却效果,防止冷却不足导致窑体过热;排烟系统需采集烟道温度(≤400℃)、压力(负压 - 50 至 - 100Pa)、烟气成分(如 NOx 含量≤500mg/m³)数据,每 5 分钟采集一次,避免烟道堵塞导致窑内压力异常或有害气体超标排放 🖥️🔌。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与辅助系统的 PLC 控制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实时上传,同时在辅助系统关键设备旁安装高清工业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辅助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如燃料管道是否存在泄漏、冷却风机叶片是否完好)。

在环境与操作过程数据采集方面,补充采集熔炉周边环境参数与人员操作数据,完善风险监测维度。环境参数采集包括熔炉周边空气温度(≤40℃)、粉尘浓度(≤10mg/m³)、有毒有害气体(如 CO 含量≤30mg/m³)浓度,每 10 分钟采集一次,保障运维人员作业安全;在熔炉操作平台安装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与视频监控,记录操作人员的作业时长(单次作业不超过 30 分钟)、防护用品佩戴情况(需佩戴耐高温手套、防护面罩、隔热服)、违规操作行为(如未按规程开启燃料阀门、擅自调整冷却系统参数) 📱👷。操作人员通过移动端 APP 记录日常巡检发现的隐患信息(如窑体表面出现裂纹、冷却水管接头渗漏),上传现场照片、视频与位置信息,系统自动关联至对应熔炉编号与部位,形成 “自动采集 + 人工补充” 的全方位数据采集模式,确保无数据遗漏。

赛为安全 (39)

二、构建熔炉运行风险实时监测与分级机制 🚨🎯

玻璃熔炉运行风险随原料成分、燃料供应、操作工况等因素动态变化,传统静态风险评估难以满足实时管控需求。AI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构建 “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 - 实时算法分析 - 动态等级更新” 的风险监测机制,精准识别熔炉运行风险等级,提前预警潜在安全隐患。

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面,结合玻璃熔炉运行特性,从 “熔炉本体风险”“辅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环境风险” 四个维度构建量化指标体系,确保风险评估全面、科学。“熔炉本体风险” 维度包含:窑体表面温度异常率(某区域温度超出正常范围的频次 / 总采集频次 ×100%,超过 10% 得 8 分)、玻璃液温度波动幅度(24 小时内最大温差≥30℃得 10 分,20-30℃得 6 分,<20℃得 2 分)、耐火材料侵蚀速率(超过 0.5mm / 月得 10 分,0.3-0.5mm / 月得 6 分,<0.3mm / 月得 2 分)、玻璃液液位波动(超出 ±5mm 得 8 分,±3-5mm 得 4 分,<±3mm 得 0 分) 📊⚠️;“辅助系统风险” 维度包含:燃料压力波动(超出 0.3-0.5MPa 范围得 8 分)、冷却水温差(进出水温差>13℃得 10 分,10-13℃得 6 分,<10℃得 2 分)、排烟系统堵塞频率(每月堵塞≥2 次得 8 分,1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操作风险” 维度包含:违规操作次数(每月≥3 次得 10 分,1-2 次得 5 分,0 次得 0 分)、防护用品佩戴不合格率(>10% 得 8 分,5-10% 得 4 分,<5% 得 0 分)、作业时长超标率(>5% 得 6 分,2-5% 得 3 分,<2% 得 0 分);“环境风险” 维度包含:周边粉尘浓度超标次数(每月≥3 次得 8 分,1-2 次得 4 分,0 次得 0 分)、有毒有害气体超标频次(每月≥2 次得 6 分,1 次得 3 分,0 次得 0 分)。每个指标按风险严重程度设定 0-10 分的评分标准,得分越高风险越高。

在风险实时评估算法与等级划分方面,采用 “加权求和 + 机器学习修正” 的方式计算风险综合得分,结合玻璃熔炉历史运行数据与事故案例动态调整权重,确保评估结果精准。通过专家评审与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初始权重:“熔炉本体风险” 占比 45%(直接决定熔炉安全运行)、“辅助系统风险” 占比 30%(辅助系统故障易引发连锁反应)、“操作风险” 占比 15%(人员操作影响运行稳定性)、“环境风险” 占比 10%(影响人员安全与周边环境) 🎯⚖️。系统实时采集各指标数据,根据评分标准计算每个指标得分,按维度汇总得到各维度得分,再通过加权求和得出初始风险综合得分。同时,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如梯度提升树),基于熔炉历史风险数据(如过去 3 年窑体温度异常与耐火材料侵蚀的关联数据)、事故记录(如燃料泄漏导致的火灾事故),对初始权重进行动态修正:若某段时间冷却系统故障引发的熔炉温度波动事故增多,系统自动提升 “冷却水温差” 指标在 “辅助系统风险” 维度中的权重。最终风险综合得分划分为四个等级:≥80 分为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60-79 分为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40-59 分为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40 分为 “低风险”(蓝色预警)。例如,某玻璃熔炉窑体表面温度异常率 12%(本体风险得分 8 分)、玻璃液温度波动 25℃(本体风险得分 6 分)、耐火材料侵蚀速率 0.4mm / 月(本体风险得分 6 分),本体风险总得分 20 分;燃料压力波动 0.2MPa(辅助风险得分 8 分)、冷却水温差 12℃(辅助风险得分 6 分),辅助风险总得分 14 分;违规操作 1 次(操作风险得分 5 分)、防护用品佩戴合格(操作风险得分 0 分),操作风险总得分 5 分;环境指标均达标(环境风险得分 0 分);初始综合得分 = 20×45% + 14×30% + 5×15% + 0×10%=9 + 4.2 + 0.75 + 0=13.95 分(<40 分),判定为 “低风险”(蓝色预警);若冷却水温差升至 14℃(辅助风险得分 10 分)、耐火材料侵蚀速率升至 0.6mm / 月(本体风险得分 10 分),综合得分 =(20-6+10)×45% +(14-6+10)×30% + 5×15%=24×0.45 + 18×0.3 + 0.75=10.8 + 5.4 + 0.75=16.95 分(仍为低风险,具体得分需结合全维度指标完整计算)。

在风险预警与处置建议生成方面,系统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触发不同级别的预警机制,并结合玻璃熔炉运行特性生成针对性处置建议,确保风险及时管控。对于 “重大风险”(红色预警),如窑体局部温度骤升 100℃以上(可能预示耐火材料穿透),系统立即通过熔炉控制室声光报警、管理人员移动端 APP 推送、企业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等方式发出紧急预警,同时自动切断燃料供应、启动备用冷却系统,建议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联系耐火材料维修团队现场处置;对于 “较大风险”(橙色预警),如燃料压力持续低于 0.3MPa,系统推送预警信息至燃料供应管理团队与熔炉操作工,建议检查燃料管道是否堵塞、调整燃料供应阀门,每 10 分钟反馈一次压力数据;对于 “一般风险”(黄色预警),如玻璃液液位波动 ±4mm,系统提醒操作工调整进料速度,密切监测液位变化;对于 “低风险”(蓝色预警),系统记录风险信息,定期汇总分析 📱🔔。处置建议还包含责任部门、处置时限、所需工具(如检测耐火材料需用到高温测厚仪、修复冷却水管需用到耐压软管),确保责任到人、措施落地,避免风险进一步演化。

赛为安全 (5)

三、实现熔炉隐患全流程数据化管理 📋📊

玻璃熔炉隐患具有隐蔽性强(如窑体内部耐火材料侵蚀)、整改周期长(如更换熔炉大碹需停产 1-2 周)、涉及多部门协作(如生产部、设备部、安全部)的特点,传统纸质化管理易导致隐患信息丢失、整改跟踪困难。AI 双重预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 “隐患数据化录入 - 智能分类分级 - 整改过程跟踪 - 验收闭环归档” 的全流程管理,实现隐患信息可追溯、整改过程透明化、治理效果可验证。

在隐患数据化录入方面,系统支持多渠道、标准化的隐患信息录入,确保隐患数据完整、规范。操作人员在巡检中发现隐患(如窑体表面出现裂纹、冷却水管渗漏)后,通过移动端 APP 填写标准化隐患录入表单,表单包含 “隐患编号(自动生成,格式为‘RL + 熔炉编号 + 日期 + 流水号’)、隐患名称、隐患部位(如‘熔炉 1 池壁’‘2 冷却水管’)、隐患描述(需详细说明隐患特征,如‘裂纹长度约 50cm,位于池壁中部’)、隐患类型(如‘窑体侵蚀类’‘冷却系统故障类’‘燃料泄漏类’)、现场照片 / 视频(需清晰拍摄隐患位置与细节)、发现人、发现时间” 等必填字段 📱📸。对于系统自动监测发现的隐患(如窑体温度异常、燃料压力波动),系统自动生成隐患记录,填充 “隐患名称、隐患部位、隐患描述(含异常数据,如‘窑体 3 区域温度 1650℃,超出正常范围 150℃’)、发现时间” 等信息,同时关联对应的实时监测数据曲线(如近 1 小时温度变化曲线),无需人工录入。所有隐患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隐患档案,避免纸质记录易损坏、易丢失的问题,同时支持按 “熔炉编号、隐患类型、发现时间” 等维度快速检索,提升隐患查找效率。

在隐患智能分类分级方面,系统基于玻璃熔炉隐患特性,自动对隐患进行分类,并按 “风险影响程度 - 整改难度 - 整改时限” 划分等级,为后续整改优先级排序提供依据。隐患分类按 “隐患关联系统 - 隐患性质” 划分:关联系统分为 “熔炉本体类”(窑体侵蚀、耐火材料剥落、玻璃液污染)、“燃料供应类”(燃料管道泄漏、压力不稳定、纯度不达标)、“冷却系统类”(冷却水管堵塞、漏水、水温超标)、“排烟系统类”(烟道堵塞、烟气超标、风机故障);隐患性质分为 “紧急隐患”(24 小时内不处置易引发事故,如燃料管道泄漏、熔炉漏料)、“重要隐患”(72 小时内需处置,如冷却水温差超标、窑体局部过热)、“一般隐患”(1 周内处置,如烟道轻微堵塞、玻璃液液位轻微波动) 🗂️🔍。隐患等级划分采用 “三维评分法”:风险影响得分(隐患导致熔炉停产时长、经济损失,10 分制,如燃料泄漏可能导致停产 24 小时得 10 分)、整改难度得分(需人员数量、技术要求、是否需停产,10 分制,得分越低难度越小,如更换冷却水管需 2 人、无需停产得 3 分)、整改时限得分(处置时限越短得分越高,10 分制,紧急隐患得 10 分),等级得分 = 风险影响得分 ×50% +(10 - 整改难度得分)×30% + 整改时限得分 ×20%,得分≥8 分为 “一级隐患”(优先处置)、5-7 分为 “二级隐患”(次优先)、<5 分为 “三级隐患”(常规处置)。例如,“熔炉燃料管道泄漏” 隐患:风险影响得分 10 分(停产 24 小时)、整改难度得分 4 分(需 3 人、带压堵漏技术、无需停产)、整改时限得分 10 分(24 小时内处置),等级得分 = 10×50% +(10-4)×30% + 10×20%=5 + 1.8 + 2=8.8 分(一级隐患);“烟道轻微堵塞” 隐患:风险影响得分 3 分(排烟效率下降 5%)、整改难度得分 2 分(需 1 人、清理工具、无需停产)、整改时限得分 3 分(1 周内处置),等级得分 = 3×50% +(10-2)×30% + 3×20%=1.5 + 2.4 + 0.6=4.5 分(三级隐患)。

在隐患整改过程数据化跟踪方面,系统实时记录整改全流程数据,确保整改过程透明、可追溯。系统根据隐患类型与等级自动匹配责任部门(如 “熔炉本体类” 隐患由设备部负责,“燃料供应类” 由动力部负责),并结合责任部门人员工作负荷,将整改任务分配给合适的责任人,生成包含 “隐患编号、整改要求(如‘修复冷却水管泄漏,确保压力稳定在 0.4MPa 以上’)、完成时限、所需资源(如‘耐压软管 10 米、密封胶 2 支’)” 的整改任务单,通过 APP 推送至责任人 📋👥。责任人需在整改过程中按关键节点(如 “整改启动”“措施实施”“阶段性验收”)更新进度状态,并上传过程数据:整改 “窑体表面裂纹” 时,需上传裂纹清理照片、耐火材料修补过程视频、修补后温度监测数据;整改 “燃料管道泄漏” 时,需上传管道泄漏点定位照片、堵漏工具使用照片、堵漏后压力测试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查看整改进度,管理人员通过 PC 端或 APP 可查看所有隐患的整改状态(“待派单”“整改中”“待验收”“已闭环”),点击某隐患可查看详细的进度更新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