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企业运用AI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率的做法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1 发表时间:2025-09-22 14:03:50 标签: AI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

导读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传统风险管控方式常面临 “风险识别滞后、监控不全面、预警不及时” 等问题,导致风险发生率居高不下。AI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凭借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实时预警等能力,能实现对安全生产全流程风险的精准感知与高效处置,帮助企业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预防”。以下从系统搭建、风险识别、实...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传统风险管控方式常面临 “风险识别滞后、监控不全面、预警不及时” 等问题,导致风险发生率居高不下。AI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凭借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实时预警等能力,能实现对安全生产全流程风险的精准感知与高效处置,帮助企业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预防”。以下从系统搭建、风险识别、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处置优化、数据复盘六大环节,拆解具体实施做法。


一、搭建适配企业场景的 AI 风险管控系统架构,夯实技术基础🏗️

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如制造、建筑、化工)与生产流程,搭建 “数据采集 - 算法分析 - 应用输出” 全链条 AI 系统架构,确保系统能精准对接安全生产场景需求。

1. 精准采集多维度安全生产数据

数据是 AI 系统运行的核心基础,需覆盖 “人、机、料、法、环” 五大安全生产要素。在 “人” 的维度,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如带定位功能的安全帽、心率监测手环)采集员工实时位置、操作行为(如是否按规范佩戴防护用品、是否进入危险区域)、生理状态(如心率异常可能提示疲劳作业);在 “机” 的维度,通过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机床振动频率、电机温度、线路电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在 “料” 的维度,通过 RFID 标签、扫码设备记录危化品、原材料的存储位置、数量、保质期,实时监控物料是否超量存储、是否违规堆放;在 “法” 的维度,通过视频监控、操作日志采集员工是否按安全规程操作(如焊接作业是否按流程佩戴防护面罩);在 “环” 的维度,通过环境传感器采集生产区域的温湿度、粉尘浓度、有毒气体含量,确保环境指标符合安全标准。同时,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对现场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保障实时性。

2. 选择适配的 AI 算法模型

根据不同风险场景选择针对性算法,避免 “通用算法套用所有场景”。例如,针对 “员工违规行为识别”,采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如 YOLO 目标检测算法),通过摄像头实时识别员工 “未戴安全帽、未穿安全鞋、违规跨越护栏” 等行为,识别准确率需达到 95% 以上;针对 “设备故障预警”,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 LSTM 长短期记忆网络),通过分析设备历史运行数据(如过去 1 年的温度、振动数据),建立设备正常运行模型,当实时数据偏离正常范围时,触发故障预警;针对 “危化品泄漏风险预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 CNN 卷积神经网络),结合环境传感器数据、危化品存储量数据,预测未来 24 小时内可能发生泄漏的风险等级(高、中、低)。同时,预留算法迭代接口,随着数据积累不断优化模型,提升识别与预警精度。

3. 搭建可视化管理平台

将 AI 分析结果通过可视化平台直观呈现,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风险动态。平台需包含 “风险总览仪表盘”,展示企业当前风险数量(如高风险 12 项、中风险 28 项、低风险 45 项)、风险分布区域(如车间 A 高风险点集中在危化品存储区)、实时预警信息(如 “设备 B 温度超标,预计 1 小时内可能故障”);“分区监控界面”,可切换查看不同生产区域的视频画面、传感器数据、员工位置分布,点击具体风险点可查看详细信息(如 “员工 C 在车间 B 未戴安全帽,已持续 5 分钟”);“历史数据查询模块”,支持按时间、风险类型查询过往风险记录与处置情况,为后续复盘提供数据支持。平台需适配电脑端、手机端,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查看风险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微信图片_20250917134805_292_225

二、强化 AI 驱动的全流程风险识别,实现 “隐患早发现”🔍

借助 AI 系统突破传统风险识别的局限性,覆盖 “事前预测、事中识别、事后追溯” 全流程,确保风险无遗漏。

1. 事前预测潜在风险

通过 AI 算法对历史数据、行业案例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例如,制造企业可通过 AI 系统分析过去 3 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数据、设备故障数据,结合行业内同类企业的风险案例,预测 “夏季高温时段,设备因过热导致故障的风险将提升 30%”“新员工入职后 3 个月内,因操作不熟练导致违规行为的风险较高”;建筑企业可通过 AI 系统分析施工进度、天气数据,预测 “未来一周有暴雨,基坑坍塌风险等级升至高风险”。针对预测的高潜在风险,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如为设备加装降温装置、对新员工开展专项培训、暂停基坑作业),从源头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2. 事中实时识别动态风险

利用 AI 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场景,及时识别动态变化的风险。在员工操作方面,通过摄像头 + AI 算法实时识别 “员工违规操作”,如 “冲压车间员工未按规定双手启动设备”“高空作业员工未系安全带”,识别后立即在现场声光报警(如车间喇叭提示 “员工 D 未系安全带,请立即整改”),同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区域安全员手机;在设备运行方面,AI 系统实时监测设备参数,如 “电机电流突然升高至正常范围的 1.5 倍”,立即触发设备故障预警,推送至设备管理员,提醒及时停机检查;在环境安全方面,当环境传感器检测到 “粉尘浓度超标”,AI 系统立即分析超标原因(如除尘设备未开启、车间通风不足),并推送整改建议至环保专员。

3. 事后追溯风险根源

当风险事件发生后(如设备故障导致停机、员工轻微受伤),利用 AI 系统快速追溯风险根源,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例如,设备故障后,AI 系统自动调取该设备近期的运行数据(温度、振动、电流)、维护记录、操作日志,分析故障原因(如 “设备故障是因未按维护计划更换零件,导致部件磨损严重”);员工违规受伤后,AI 系统调取现场视频,还原事件过程(如 “员工未按规程佩戴防护手套,操作时被机械划伤”),同时分析该员工近期的培训记录,判断是否存在 “培训不足导致违规” 的问题。通过 AI 追溯,明确风险根源(如管理漏洞、培训不到位、设备维护缺失),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方向。


三、优化 AI 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机制,确保 “风险早预警”🚨

建立 “分级预警、精准推送、快速响应” 的 AI 预警机制,避免预警信息泛滥或延迟,确保管理人员能及时关注高优先级风险。

1. 制定分级预警标准

根据风险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 “红色(高风险)、橙色(中风险)、黄色(低风险)” 三级,明确不同级别预警的触发条件与响应要求。例如,红色预警触发条件为 “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设备损坏、大面积生产中断的风险”(如危化品泄漏、设备严重故障、员工在危险区域违规作业),响应要求为 “10 分钟内必须有人到场处置,30 分钟内完成初步控制”;橙色预警触发条件为 “可能导致轻微设备损坏、局部生产中断的风险”(如设备轻微故障、局部区域粉尘超标),响应要求为 “30 分钟内有人到场处置,1 小时内完成初步控制”;黄色预警触发条件为 “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可在日常巡检中整改的风险”(如安全标识不清晰、员工未按规定摆放工具),响应要求为 “24 小时内完成整改”。

2. 实现预警信息精准推送

AI 系统根据风险类型、发生区域,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对应责任人,避免 “全员推送导致信息过载”。例如,“设备 B 温度超标” 预警信息仅推送至设备管理员、区域车间主任;“员工 C 未戴安全帽” 预警信息仅推送至区域安全员、该员工的直接上级;“危化品存储区气体浓度异常” 红色预警信息,除推送至环保专员、安全部门负责人外,还需推送至企业分管安全的副总。推送方式包括 “手机 APP 推送、短信提醒、电话通知”,红色预警需触发电话通知,确保责任人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同时在可视化平台标注预警优先级,红色预警用闪烁图标突出显示,提醒管理人员优先处理。

3. 联动现场设备自动处置

对部分可自动干预的风险,AI 系统联动现场设备实现 “预警即处置”,减少人为响应时间。例如,当 AI 系统检测到 “车间粉尘浓度超标”,立即自动启动除尘设备;当检测到 “危化品存储区温度超标”,自动开启降温系统;当检测到 “员工试图进入高风险区域(如未授权进入危化品存储区)”,自动触发区域门禁锁闭,同时发出声光报警,阻止员工进入。通过 AI 与设备的联动,实现部分风险的 “秒级响应”,大幅降低风险升级概率。

微信图片_20250917134804_291_225

四、规范 AI 辅助的风险处置流程,确保 “隐患早整改”🛠️

借助 AI 系统优化风险处置流程,明确处置责任、步骤与验收标准,确保风险整改闭环。

1. 自动生成风险处置工单

AI 系统触发预警后,自动生成处置工单,明确 “处置责任人、处置期限、处置步骤、验收标准”。例如,“设备 B 温度超标” 工单中,责任人设为设备管理员,处置期限设为 1 小时,处置步骤为 “停机检查 - 更换损坏部件 - 开机测试”,验收标准为 “设备温度恢复至正常范围(35℃-45℃),连续运行 30 分钟无异常”;“员工 C 未戴安全帽” 工单中,责任人设为区域安全员,处置期限设为 10 分钟,处置步骤为 “找到员工并督促其佩戴安全帽 -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 记录处置情况”,验收标准为 “员工已正确佩戴安全帽,确认了解违规危害”。工单自动推送至责任人手机 APP,责任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并上传整改照片、视频。

2. AI 辅助制定处置方案

对复杂风险(如设备重大故障、危化品泄漏),AI 系统结合历史处置案例、行业最佳实践,为责任人提供处置方案建议。例如,当发生 “危化品泄漏” 时,AI 系统自动调取企业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结合当前泄漏位置、泄漏量、风向数据,推荐处置方案:“1. 立即疏散泄漏点周边 50 米内人员;2. 关闭危化品存储罐阀门;3. 使用吸附棉覆盖泄漏区域;4. 开启防爆通风设备;5. 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后续处理”,同时提示 “避免使用铁器工具,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爆炸”。责任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确保处置科学有效。

3. 自动跟踪处置进度与验收

AI 系统实时跟踪工单处置进度,对超期未处置的工单,自动升级预警并推送至责任人上级。例如,“设备 B 温度超标” 工单超过 1 小时未完成处置,系统自动将预警级别从橙色升至红色,推送至车间主任,提醒督促处置;处置完成后,责任人上传整改证据(如设备测试数据、员工佩戴安全帽照片),AI 系统结合传感器数据、视频画面自动验收,如 “通过设备温度传感器确认设备已恢复正常,通过现场摄像头确认员工已佩戴安全帽”,验收合格则工单闭环,不合格则退回责任人重新处置,确保风险整改到位。


五、利用 AI 数据复盘优化风险管控策略,实现 “持续改进”🔄

通过 AI 系统对风险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总结规律,优化管控策略,不断降低风险发生率。

1. 定期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AI 系统每月、每季度自动生成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风险统计(如本月共识别风险 185 项,较上月下降 20%,其中设备故障风险下降 35%、员工违规风险下降 15%)”“风险分布(如高风险主要集中在危化品存储区、设备老化严重的车间)”“处置效果(如红色预警处置及时率 98%,整改合格率 95%)”“未闭环风险原因分析(如 5 项未闭环风险因缺乏维修配件导致延迟)”。报告还需通过 AI 算法挖掘风险规律,如 “每周一上午 9 点 - 10 点,员工违规行为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周末休息后操作不熟练有关”“设备运行超过 5000 小时后,故障风险显著提升”,为优化管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2. 优化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 AI 分析结果调整管控措施,提升针对性。例如,针对 “每周一上午员工违规行为高发”,调整安全培训计划,在每周一早上班前增加 15 分钟的安全操作复习培训;针对 “设备运行超 5000 小时故障风险高”,将设备维护周期从原来的 6 个月缩短至 4 个月,提前更换易损部件;针对 “危化品存储区风险集中”,增加该区域的传感器数量(如从原来的 5 个增加到 10 个),缩短 AI 系统的监测间隔(从原来的 5 分钟一次缩短至 1 分钟一次),提升风险识别与预警速度。

3. 模拟风险场景优化应急预案

利用 AI 系统搭建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各类风险场景(如危化品泄漏、火灾、设备故障),测试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而优化方案。例如,模拟 “车间 A 发生火灾”,通过 AI 系统计算火势蔓延速度、烟雾扩散路径、人员疏散时间,发现 “原应急预案中疏散路线 B 因烟雾扩散过快,可能导致人员被困”,据此调整疏散路线,增加临时疏散出口;模拟 “设备 C 突然故障导致生产线停机”,通过 AI 系统分析备用设备启动时间、生产计划调整方案,发现 “原应急预案中备用设备启动流程繁琐,需 30 分钟,可优化至 15 分钟”,据此简化启动步骤,减少生产损失。通过 AI 模拟,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917134804_290_225

六、强化员工培训与系统适配,确保 AI 系统高效落地👥

AI 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员工的配合,需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操作能力与风险意识,同时确保系统适配员工操作习惯,避免 “系统好用但员工不会用” 的问题。

1. 分层开展 AI 系统操作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员工设计差异化培训内容:对管理人员,培训 “可视化平台的使用(如如何查看风险仪表盘、如何处理预警信息)”“风险分析报告的解读与应用”;对一线员工,培训 “智能穿戴设备的正确佩戴与使用(如安全帽定位功能如何开启、心率手环如何查看数据)”“现场预警设备的识别与响应(如听到声光报警后如何行动)”“简单风险的上报流程(如发现设备异常如何通过手机 APP 上报)”;对技术维护人员,培训 “AI 系统的日常维护(如传感器校准、算法模型更新)”“常见故障排查(如摄像头无法识别时如何处理)”。培训采用 “理论讲解 + 实操演练” 模式,如让一线员工现场操作手机 APP 上报设备异常,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系统相关功能。

2. 结合 AI 预警开展实时安全教育

将 AI 预警与安全教育结合,提升员工风险意识。例如,当 AI 系统识别到 “员工违规操作” 并触发预警后,除督促整改外,还需向该员工推送相关安全教育内容(如 “未戴安全帽作业可能导致的头部伤害案例”“正确佩戴安全帽的视频教程”);每月通过 AI 系统统计员工违规次数,对违规次数较多的员工,安排一对一的安全警示教育,结合其违规记录分析原因(如 “是否因操作流程不熟悉导致违规”“是否存在侥幸心理”),针对性提升安全意识。

3. 收集员工反馈优化系统体验

定期通过 AI 系统内置的反馈模块,收集员工对系统的意见(如 “传感器数据显示延迟”“手机 APP 操作步骤繁琐”“预警信息过于频繁导致干扰工作”),结合反馈优化系统。例如,针对 “手机 APP 操作步骤繁琐”,简化风险上报流程,从原来的 5 步简化为 3 步;针对 “预警信息过于频繁”,优化 AI 算法,减少低风险预警的推送频率(如低风险预警每天汇总推送 1 次,而非实时推送),确保系统既满足风险管控需求,又不影响员工正常工作,提升员工使用积极性。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