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excel与风险管控达成多因素安全风险关联分析模型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08-05 16:48:23 标签: excel 风险管控

导读

在建筑行业的风险管控​中,安全风险往往是多个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找到风险背后的关键症结,用 Excel 就能搭建一个实用的多因素安全风险关联分析模型,让风险分析从 “模糊判断” 变成 “精准画像”,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

在建筑行业的风险管控中,安全风险往往是多个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找到风险背后的关键症结,用 Excel 就能搭建一个实用的多因素安全风险关联分析模型,让风险分析从 “模糊判断” 变成 “精准画像”,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


搭建模型的第一步,是梳理并量化影响安全风险的各类因素。打开 Excel,先创建一个 “风险因素数据库”,把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都列进去,比如人员因素(包括持证上岗率、培训次数、工作时长等)、设备因素(如设备完好率、维护频率、使用年限等)、环境因素(像天气状况、光照条件、场地湿度等)、管理因素(例如检查频次、制度完善度、应急演练次数等)📋。给每个因素设定 1-5 分的量化标准,1 分代表影响极小,5 分代表影响极大。比如 “暴雨天气” 在环境因素里可以打 4 分,“新工人占比超 60%” 在人员因素里可以打 5 分,这样后续分析才有扎实的数据基础。

赛为安全 (8)

接下来,用 Excel 的 “数据透视表” 挖掘不同因素与风险事件的关联度,这可是模型的 “核心引擎” 哦!把所有量化后的因素数据录入表格后,插入数据透视表,将 “风险事件类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拖到行标签,“风险因素” 拖到列标签,中间用 “平均值” 来展示分数🔢。比如分析 “触电事故” 时,会发现 “电缆绝缘层老化”(平均 4.2 分)和 “接地电阻不达标”(平均 3.8 分)的数值明显偏高,这就说明这两个因素与触电事故的关联十分紧密。通过切换不同的风险事件类型,还能快速找出哪些因素是多个事件的 “共同诱因”,比如 “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到位” 在多种事故中得分都很高,那就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共性问题。


利用 Excel 的 “相关系数” 功能,可以精准计算出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在 “数据” 选项卡中找到 “数据分析”,选择 “相关系数”,然后选中需要分析的因素数据,比如 “设备维护频率” 和 “设备故障次数”,点击确定后,Excel 会自动生成一个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 - 1 到 1 之间,越接近 1,说明两个因素正相关越强(比如维护频率越低,故障次数越多);越接近 - 1,负相关越强;接近 0 则表示基本无关联。比如计算得出 “连续作业时长” 与 “操作失误率” 的相关系数是 0.76,说明两者关联很强,这时候就要考虑合理安排轮班,避免工人过度疲劳。可以用颜色标注这些系数,红色表示强相关,黄色表示中等相关,让结果一目了然。


制作 “风险因素关联热力图”,能让复杂的关联关系变得直观易懂。选中数据透视表中的数值区域,点击 “开始” 选项卡下的 “条件格式”,选择 “色阶” 中的红 - 黄 - 绿渐变色系🎨。颜色越深红,代表该因素与对应风险事件的关联越紧密;绿色则表示关联较弱。比如在 “高处坠落” 这一行,“脚手架搭设规范度” 和 “安全绳固定牢固度” 这两列呈现深红色,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导致高处坠落的关键因素。把这张热力图打印出来贴在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看板上,无论是日常巡查还是开会讨论,都能快速聚焦重点,比对着一堆数据讲解高效多了。

给模型加上 “动态筛选” 功能,能让分析更灵活,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用 Excel 的 “数据验证” 功能制作一个下拉菜单,列出所有风险因素类别,比如 “人员”“设备”“环境”“管理” 等选项🔽。选中 “环境因素”,表格会自动筛选出与环境相关的所有数据,包括它与各风险事件的关联度、相关系数等;如果想同时分析 “人员” 和 “设备” 的交互影响,只需再添加一个筛选条件,系统会实时更新结果。这个功能特别适合在不同施工阶段调整分析重点,比如雨季施工时,重点分析 “天气状况” 与 “场地积水”“边坡稳定性” 的关联;冬季施工时,则侧重 “低温” 与 “混凝土养护”“机械润滑” 的影响,让风险管控更具针对性。

赛为安全 (28)

你可能想知道的问题:

Q:如果风险因素很多,Excel 表格会不会太庞大,操作起来很卡顿?

A:因素较多时,可以用 Excel 的 “工作表拆分” 和 “数据隐藏” 功能来优化。把不同类别的因素分到不同的工作表中,比如 “人员因素表”“设备因素表”“环境因素表” 等,每个工作表只放一类数据,这样单个表格的体积会小很多,操作起来更流畅📑。对于暂时用不到的因素列,可以右键选择 “隐藏”,需要时再通过 “取消隐藏” 调出来,既能简化当前视图,又不影响数据完整性。另外,定期对数据进行 “清理”,删除那些长期没有波动或关联度极低的因素(比如相关系数小于 0.2 的),让模型始终保持 “轻量化”。之前有个项目最初列了 40 多个因素,用这种方法优化后,不仅操作不卡顿,分析效率还提高了不少,因为重点更突出了。


Q:输入数据时不小心填错了,会不会影响整个模型的分析结果?

A:可以通过设置 “数据验证规则” 和 “错误检查” 来避免这个问题。给每个数据单元格设置输入范围,比如 “培训次数” 只能填 1-12 的整数,“设备完好率” 只能填 0-100 的数字,一旦输入错误,Excel 会自动弹出提示框🚫,防止错误数据进入模型。还可以在表格中添加 “数据校验” 列,用 IF 函数设置校验公式,比如 “=IF (B2>5,"数值超标","正常")”,如果某单元格数值超过设定范围,就会显示 “数值超标”,方便及时排查。对于已经录入的数据,可以用 “条件格式” 标记异常值,比如将明显偏离平均值的数据标成橙色,提醒管理人员核实。之前有个项目用了这些方法,数据错误率降低了 90% 以上,模型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Q:没有统计学基础,看不懂相关系数和热力图,怎么才能用好这个模型?

A:完全不用纠结复杂的原理,掌握几个 “傻瓜式” 判断方法就行。看相关系数时,只需记住:绝对值大于 0.7 就是 “关系很铁”(强关联),0.3-0.7 是 “有点交情”(中等关联),小于 0.3 就是 “不太熟”(弱关联)📌。看热力图时,就盯深红色的区域,这些地方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风险组合”,比如 “高温天气” 和 “起重机械过载” 同时出现深红色,那就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要格外注意起重设备的负荷控制。还可以把模型的分析结果转换成 “风险管控小贴士”,比如 “发现‘夜间施工’与‘照明不足’强关联,建议:每晚开工前检查照明设备,确保亮度达标”,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指导现场操作,就算不懂统计学也能轻松上手。

赛为安全 (10)

Q:不同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关联会变化,模型能实时更新吗?

A:当然可以,Excel 的 “数据刷新” 功能就能实现实时更新。把每天收集到的新数据录入表格后,只需点击数据透视表上的 “刷新” 按钮,相关系数、热力图等所有分析结果都会自动更新,反映最新的关联情况⏳。还可以按施工阶段(如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修阶段)创建不同的 “快照” 工作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当前的模型结果复制到对应工作表中,方便后期对比不同阶段的风险关联变化。比如基础阶段 “基坑支护” 与 “边坡坍塌” 关联最强,到了主体阶段则变成 “模板支撑” 与 “结构失稳” 关联最强,通过对比就能清晰看到风险重心的转移,及时调整管控策略。


Q:怎么把模型的分析结果传递给一线工人,让他们也能参与风险管控

A:可以把模型结果 “翻译” 成工人能看懂的 “风险提示卡”。选取热力图中深红色的重点关联项,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制作成卡片,比如 “当出现‘大风天气’+‘高空作业’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检查安全带和脚手架”⚠️。卡片上还可以配上对比图片,左边是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风险场景,右边是正确做法,直观又好懂。把这些卡片贴在施工现场的入口、脚手架旁、配电箱附近等关键位置,工人路过时就能看到。还可以在班前会上用模型生成的图表做简单讲解,比如 “这张图显示最近‘电线乱拉’和‘触电风险’关系很大,大家干活时一定要注意线路整理”,让工人明白风险的来龙去脉,从而更主动地参与防控。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