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改变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效果思维模型——P循环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4-02-21 17:49:26 标签:

导读

效果思维指的是以能力建设为支点,提升决策和执行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以强化理念的共识!

效果思维的定义

效果思维指的是以能力建设为支点,提升决策和执行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以强化理念的共识!


为什么要坚持效果思维

要解释为何坚持效果思维,首先要明白事故为何会发生?

以生活中常见的2个场景为例。

场景1:国内某些城市推广共享电动车,特别是一些道路经常需要爬坡过坎的城市,共享电动车的数量更多也更受市民欢迎。2022年,我在某一地出差期间,某日碰上周末,出租车和共享汽车都无法叫到车,看到旁边停着的共享电动车,心想着可以试一试。操作很简单,扫描开锁上车走人。但是在出发后不到1公里,我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我发现一个事实:市政没有专门的共享电动车道路,骑行的时候只有两种选择:要不抢人行道,要不抢主干道。但是在主干道行驶的话,旁边过往的车辆如蜜蜂一样,稍不小心有可能偏离到别人车辆行驶轨迹上,或者车辆驾驶员稍不注意也可能碰伤电动车,不论什么情况风险极大。你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如果抢占人行道,不仅通行效率低,也会伴随有撞到人的可能,风险也不小。【注:目前在一些城市部分区域已建设有专用非机动车道】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在鼓励民众使用共享电动车的时候,却没有配备合理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安全与否完全取决于骑电车人的技能和身体状态或者心理状态。明知道有风险而不进行控制,事故的发生便是必然,唯一不确定的是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哪个人身上。【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邓晓介绍,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达8639人,受伤人数达44677人,伤亡人数接近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

导致这个现场的原因可能是1)未识别风险;2)未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

场景2:下面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地铁施工路段,因为在此处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车辆掉头与迎面车辆碰撞),临时增加了一个掉头的红绿灯标识,但是周边无摄像头。经过调查发现:50%的车辆没有按交通指示行驶,而深夜时间段的比例更高。在这个交通信号灯安装一段时间后,又增加了穿戴马甲的交通管制人员,但仍然无法制止无视交通信号灯的行为。

新交规中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记6分。”,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闯红灯扣6分的交规要求,有没有培养出群体的遵守信号灯的习惯?

答案是否定的,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视情况判断是否遵守信号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有一个行为心理学问题,即负面强化往往不能培养好的习惯,具体原理不在这里讲了。

同理,在安全生产中,事故发生往往是因为标准没有执行到位。

P模型

基于数据的预防和控制模型 Data-based Incident Scenario Construction(DISC)

场景1和场景2分别告诉我们,即便计划的再完美,安全生产时常伴随着“偏差”。

P模型1

关键偏差导致了事故Critical gaps cause incidents

组织里个体与风险交互过程中存在偏差:

  • 个体偏差:个人违章;个体判断错误或恍惚;

  • 群体偏差:程序或方法错误或不足、群体违章。

因此,要控制事故发生,就要消除个体偏差以及群体偏差,也就是说,核心是提高“人”的可靠性,即人的能力以及意愿。

效果思维模型——P循环

  • 管理突破的前提,是具备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团队。

  • 管理突破的效果得以持续的前提,是这支持续打胜仗的队伍获得正反馈。


P循环包含两个核心部分:能力建设和评估、机制建设评估循环

P模型2

P循环

  1. 机制循环包括目标、流程、实施、数据、评估和反馈,这几个要素循环往复,代表了组织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 能力建设和评估代表着管理流程所涉及的角色的个体能力建设和评估。

  3. 缺少了“能力建设和评估”,机制循环无法运转。

  4. 机制建设循环运转不良,团队的执行意愿会越来越弱,直至失去动力,管理效果停滞。

效果思维模型的三大法则

P模型3

3大法则

  1. 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和控制力度。将20%关键风险降至“最低合理可接受”,并结合企业管理能力、人力、财力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和控制力度等。

  2. 安全管理,是一门关于效果的艺术。不仅在于做什么怎么做,更对可能的结果有严苛的要求!任何决策、行动、措施等都必须对可能产出的效果进行预判。效果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长期。

  3. 工具箱:理念和想法需要借助工具赋能和落地

关于效果思维模型的应用,请见优良运营。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