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实施应急逃生演练方案时注重参与人员的配合与协调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5-07-09 11:08:43 标签: 应急逃生演练方案

导读

应急逃生演练可不是 “各跑各的” 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所有人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的团队协作💪。只有参与人员配合默契、协调有序,才能在真正的紧急时刻,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撤离险境。

应急逃生演练可不是 “各跑各的” 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所有人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的团队协作💪。只有参与人员配合默契、协调有序,才能在真正的紧急时刻,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方式撤离险境。

赛为安全 (1)

提前明确角色分工,让每个人知道 “该干啥”

就像演戏要有 “剧本”,演练前得给每个人安排好 “角色”,让大家清楚自己的任务。可以把参与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比如 “引导组”“搜救组”“清点组”“医疗组” 等,每个小组的职责要写得明明白白。

引导组的成员就像 “带路人”👈,要站在走廊拐角、楼梯口等关键位置,挥舞引导旗或用喇叭喊出逃生方向,提醒大家 “这边走,别拥挤”;搜救组要像 “侦察兵”🔍,负责检查办公室、卫生间等角落,看看有没有被困的人,遇到行动不便的同事要及时帮忙;清点组在集合点拿着名单,像 “点名员” 一样逐个核对人数,确保没人落下;医疗组则备好急救包,像 “小医生”👩⚕️,随时准备处理轻微擦伤等小意外。

每个小组还要选一个组长,负责统筹组内工作,比如引导组组长要提前确认引导员是否到岗,搜救组组长要分配好各组员的搜索区域。这样一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站在哪、做什么,不会手忙脚乱。


预演沟通流程,让信息传递 “不卡壳”

紧急情况下,信息传递要是 “断了线”,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演练前得约定好沟通方式,让消息像 “接力棒” 一样顺畅传递。

可以用简单易懂的口号作为 “暗号”,比如听到 “警报响,快撤离” 就知道要开始行动;引导员喊 “靠左行,莫停留”,大家就明白要靠左侧有序前进。如果现场噪音大,还可以用手势辅助,比如挥手示意 “往这边”,竖大拇指表示 “安全”,摆手表示 “有危险”🚫。

组长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比如搜救组发现有人被困,组长要立刻用对讲机告诉引导组 “三楼东侧有被困人员,需要开辟通道”,引导组再调整引导路线;清点组发现少了人,要马上上报给总指挥,总指挥再安排搜救组重点搜寻。提前练熟这些沟通流程,演练时就不会因为 “不知道怎么说、该告诉谁” 而耽误时间。


设计协同场景,让配合 “有画面”

光说不练假把式,得设计一些需要大家配合的场景,让参与人员在实操中培养默契。比如模拟 “有人摔倒” 的场景:后面的人要立刻喊 “前面有人倒,快停下”,附近的几个人一起上前,小心地把摔倒的人抬到旁边安全处,其他人则从两侧绕开,既不堵塞通道,又能及时救助同伴。

再比如模拟 “出口被堵” 的情况:引导员要迅速引导大家 “改走备用通道”,同时有人跑去通知其他区域的引导员 “主出口不通,换路线”,大家跟着新的引导有序转移。这种场景下,没人能单打独斗,必须靠互相提醒、互相配合才能顺利逃生。

还可以加入 “团队帮扶” 环节,让年轻人协助老人、强壮的帮助体弱的,比如两人架着一位行动不便的同事下楼梯,后面的人举着 “小心脚下” 的牌子提醒,整个过程像一条 “互助链条”⛓️,既体现了协作,又传递了温暖。


强调秩序维护,让行动 “齐步走”

人多的时候,最怕的就是 “一窝蜂” 似的乱挤,不仅慢,还容易发生踩踏。所以演练中要重点强调秩序,让大家像 “列队行军” 一样有序行动。

比如上下楼梯时,要约定 “靠右单行”,没人逆行、没人插队,前面的人走稳了再跟上,后面的人保持一臂距离;通过狭窄通道时,引导员站在两侧 “限流”,喊着 “一个一个过,别急”,防止通道堵塞。

清点人数时,也是对秩序的考验。各部门人员要在指定区域集合,排好队等待点名,没人擅自走动、喧哗,这样清点组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核对。就像放学排队一样,越整齐有序,效率越高。


事后复盘总结,让配合 “更默契”

演练结束后,不能一拍两散,要坐下来聊聊 “哪里配合得好,哪里出了岔子”,就像球队打完比赛复盘战术一样,不断优化协作方式。

可以让各小组组长说说遇到的问题,比如 “引导组和搜救组的对讲机信号不好,耽误了消息传递”,或者 “清点人数时,有人站错区域,导致核对变慢”。大家一起出主意,比如 “下次换个信号好的对讲机”“提前在地面贴好各部门集合点的标识”。

对于配合得好的地方,也要表扬和推广,比如 “某某小组发现有人摔倒后,处理得又快又有序,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一次次复盘,参与人员会越来越清楚怎么配合,下次演练就能更顺畅。

赛为安全 (1)_副本

FAQs

问:演练中有人不配合,比如自顾自跑、不听引导,该怎么处理才能不影响整体协调呢?🤔

答:遇到有人不配合的情况,不能硬怼,要 “柔中带刚” 地引导,同时提前做好预防。首先,演练前要反复强调纪律,说明 “个人任性可能会让大家都陷入危险”,比如举例 “如果有人逆行,很可能把下楼的人撞翻,导致整个队伍卡住”,让大家明白配合的重要性。演练时,安排几个 “机动协调员”,穿醒目的马甲,专门盯着那些容易乱跑的人。如果发现有人自顾自跑,机动员要立刻上前,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说 “请跟着大部队,这边有危险,我们一起走更安全”,同时轻轻引导他回到队伍中。要是对方不听劝,可以让他旁边的同事帮忙劝说,比如 “咱们一起走,别掉队”,利用同伴的力量带动他。演练结束后,专门把这类情况拿出来讨论,不用点名批评,而是说 “如果有人脱离队伍,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让大家集体反思。另外,下次演练可以设计 “脱离队伍后遇到‘危险’(比如扮演的障碍物或‘浓烟’)” 的场景,让不配合的人体会到单独行动的风险,从心里认同配合的重要性。通过 “提前教育 + 现场引导 + 事后反思”,慢慢培养大家的集体意识,减少不配合的情况。


问:参与人员有老人、小孩或行动不便的人,他们的配合与协调难度更大,该怎么特殊安排呢?🥺

答:对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要像 “照顾家人” 一样特殊关照,提前规划好他们的 “专属协作方案”。首先,演练前要统计这类人员的数量和位置,比如 “3 楼办公室有一位坐轮椅的同事,2 楼休息室有两位老人”,然后给他们分配 “一对一帮扶员”,帮扶员最好是他们熟悉的人,比如同事、家人,这样配合起来更默契。帮扶员的任务很明确:警报一响,立刻赶到他们身边,帮老人拿好常备药,帮小孩牵好手,帮行动不便的人推轮椅或搀扶起身。逃生路线也要为他们 “量身定制”,比如避开陡峭的楼梯,优先走平缓的通道或无障碍坡道,提前清理路线上的杂物,确保轮椅能顺利通过。途中,引导员看到有帮扶小组过来,要主动喊 “慢点走,后面我来挡一下”,让后面的人稍微放慢速度,给他们留出空间。到达集合点后,有专门的 “关怀区”,放好座椅、饮用水,帮扶员要陪他们在那里休息,直到清点确认安全。演练后,专门询问他们和帮扶员的感受,比如 “轮椅推起来顺不顺”“有没有觉得累”,根据反馈调整方案,让特殊群体既能安全逃生,又不会觉得被忽视,整个过程的协作也会更暖心、更高效。


问:人数太多(比如几百人)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大家配合协调,避免混乱呢?😥

答:人数多的时候,就像 “指挥大合唱”,得靠 “分层管理 + 区域联动” 来保证协调。可以把几百人按部门、楼层分成 “小方队”,每个方队 50 人左右,选一个方队队长,队长就像 “小指挥”,负责本队的集合、清点和跟随大路线。比如 “1 楼生产部方队”“2 楼行政部方队”,每个方队有自己的逃生路线(提前贴在墙上),队长要熟记路线,带领大家走指定通道,避免各队挤在一起。在关键节点(如楼梯口、大门口)安排 “区域协调长”,每个协调长管一个片区,比如 “1 楼楼梯协调长”“2 楼东侧通道协调长”,他们的任务是指挥各方队按顺序通过,比如对先来的方队说 “你们先上楼梯,保持单列”,对后面的方队说 “稍等 30 秒,前面走完再上”,像 “交通警察” 一样疏导人流。还可以用 “颜色标识” 辅助,给每个方队发不同颜色的手环或帽子,比如 1 楼是红色,2 楼是蓝色,协调长看到颜色就能快速识别是哪个方队,指挥起来更清晰。另外,提前用广播反复播放 “各方队按路线走,听队长指挥”,让大家形成 “跟着自己方队走,不乱窜” 的意识。演练前,先让各方队单独练几次,再进行全单位合练,就像先练 “分声部” 再合练 “大合唱”,熟练后几百人也能像 “整齐的队列” 一样有序行动,不会混乱。

赛为安全 (2)

问:演练时需要和外部人员(比如物业、附近商户)配合,他们不熟悉内部情况,怎么协调才能顺畅呢?🤝

答:和外部人员配合,关键在 “提前对接 + 信息共享”,让他们快速 “融入” 内部流程。首先,演练前一周和物业、附近商户开 “协调会”,给他们讲清楚演练的时间、路线、信号(比如警报声、引导旗颜色),并提供 “简易版逃生地图”,用不同颜色标出 “他们需要疏散的区域”“安全集合点”“禁止通行的地方”,地图上最好有照片标注,比如 “从这个红色大门出去,右转 50 米到绿色帐篷处集合”,让他们对场地有直观认识。然后,给每个外部单位分配一位 “内部联络员”,比如物业的人由行政部小李对接,附近商户由安保部小王对接,联络员要全程陪同他们,提前带他们走一遍路线,告诉他们 “听到这个警报声就开始行动,遇到岔路跟着举黄色旗子的人走”。演练时,联络员要走在外部人员队伍旁边,随时解答疑问,比如 “这边能不能过?”“集合点还有多远?”,就像他们的 “向导”。如果外部人员有特殊需求,比如商户需要锁门再撤离,要提前和他们约定 “锁门时间控制在 1 分钟内,我们会派一个人在门口等你”,确保不耽误整体进度。演练后,和外部人员一起复盘,比如 “你们觉得哪个环节不清楚,下次我们提前讲明白”,慢慢建立起 “内外联动” 的默契,真遇到紧急情况也能配合顺畅。


问:怎么判断参与人员的配合与协调是否到位,有没有具体的标准呢?😯

答:判断配合与协调是否到位,可以从 “速度、秩序、无遗漏” 三个维度来衡量,就像给演练 “打分”。首先看 “速度”:从警报响起到所有人到达集合点的时间,是否在预设的 “安全时间” 内(比如根据建筑大小,预设 5-10 分钟),如果超过了,可能是某个环节配合出了问题,比如引导员没及时到位导致路线堵塞,或者搜救组和引导组沟通慢了耽误了时间。其次看 “秩序”:逃生过程中有没有拥挤、推搡、逆行,楼梯和通道是否保持畅通,各小组是否按分工行动(比如引导员在引导,搜救组在搜救),如果大家像 “乱麻” 一样挤成一团,或者有人 “擅离职守”,说明协调不到位。再看 “无遗漏”:清点人数时是否所有人都到齐,有没有因为没人提醒而被困在某个角落的人,医疗组是否及时处理了演练中设置的 “小意外”(比如有人假装摔倒),如果有遗漏或处理不及时,说明协作有漏洞。另外,还可以看 “信息传递效率”:比如某个区域发现隐患,消息从发现人传到总指挥再传到各小组的时间是否在 30 秒内,要是传了半天没人知道,说明沟通协调有问题。这些标准不用太复杂,演练后大家一起对照着讨论,就能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下次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配合与协调能力啦。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