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矿山行业如何改善当前安全管理现状?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1 发表时间:2025-04-16 15:59:03 标签: 安全管理现状

导读

构建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场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需立足国际HSE管理框架与国内标准化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实现安全治理效能跃升。本文将从风险分级管控、承包商全周期管理、沉浸式安全教育等维度,结合机械制造行业特性提出可落地的实施路径。

构建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场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需立足国际HSE管理框架与国内标准化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实现安全治理效能跃升。本文将从风险分级管控、承包商全周期管理、沉浸式安全教育等维度,结合机械制造行业特性提出可落地的实施路径。

赛为安全 (39)

一、风险防控机制的动态化重构

在机械制造领域,设备联动性高、工艺复杂度强的特点要求风险防控必须突破传统静态模式。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建立"三维风险评估模型",将设备运行数据、作业环境参数、人员操作行为进行实时关联分析。该模型采用动态赋权算法,当数控机床连续运行超12小时或车间温湿度偏离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同步推送针对性防护措施至操作终端。这种将风险识别从空间维度扩展到时间维度的创新,使该企业年度事故率同比下降47%。

二、承包商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覆盖

针对制造企业外包作业占比高的行业特性,某精密铸造企业开发了"承包商安全信用积分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准入评估(占30%)、过程监控(占50%)、退出评价(占20%)的动态考核机制,实现从资质审查到作业收尾的全程管控。在某次压力容器制造项目中,系统通过AI算法比对承包商历史作业数据,自动识别出3名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过期风险,及时阻断了潜在隐患。这种将信用管理与作业质量挂钩的模式,使承包商违规作业次数下降68%。

三、安全教育的场景化渗透

传统说教式培训在制造场景中逐渐失效,某装备制造集团创新打造"虚拟车间实训平台"。该平台包含冲压车间、焊接工段等12个典型场景,通过VR技术还原设备误操作、防护缺失等200余种事故场景。新员工需完成虚拟作业考核达标后方可进入实体车间,这种"数字孪生+行为矫正"的培训模式使岗前适应周期缩短40%。同时开发的"安全知识闯关"小程序,将设备点检流程、应急处置步骤转化为互动游戏,实现安全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四、职业健康的预防性干预

针对金属加工行业尘毒危害,某轴承制造企业构建了"三级防护体系"。在工程控制层面,投入2000万元改造中央除尘系统,将车间粉尘浓度控制在0.5mg/m³以下;在个体防护层面,开发智能呼吸防护装备,实时监测滤芯寿命并自动报警;在健康管理层面,建立员工生物特征数据库,通过血常规、肺功能等12项指标的季度筛查,提前识别职业禁忌症。该体系实施后,职业病发病率连续三年保持零增长。

五、作业许可的数字化管控

在机械制造的高危作业场景中,某重型机械企业推行"电子作业票双锁机制"。系统自动比对作业方案与设备状态,当吊装作业申请与起重机实际载荷不匹配时,审批流程将被强制中止。作业过程中,电子票证实时采集气体检测、安全措施落实等15项数据,形成可追溯的作业日志。这种将审批权限与现场状态绑定的模式,使作业许可合规率提升至99.2%。

这种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创新价值在于:通过风险防控的动态化、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的场景化实现安全治理范式转型。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技术工具的简单堆砌,应建立与企业生产节奏相匹配的弹性管理机制;注重安全文化的渐进培育,通过可视化看板、安全积分等载体实现管理要求向行为自觉的转化。当前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试点"安全绩效与生产指标联动考核"机制,将事故率与设备综合效率(OEE)进行关联分析,这种管理创新值得行业关注。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