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赋能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ESG报告编制中哪些错误会降低可信度?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5 发表时间:2025-02-26 15:32:04 标签: ESG报告编制

导读

在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编制中,以下错误会显著降低报告的可信度,需特别注意避免:

在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编制中,以下错误会显著降低报告的可信度,需特别注意避免:

一、数据质量与透明度不足

数据造假或选择性披露

表现:仅展示正面数据,隐瞒负面信息(如隐藏高污染业务数据)。

影响:引发“漂绿”(Greenwashing)质疑,损害企业公信力。

案例:某企业声称“碳中和”,但未披露其供应链碳排放。

缺乏第三方验证

表现:未通过独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专业ESG评级机构)审核数据。

影响:数据真实性存疑,投资者和公众难以信任。

指标不一致或不可比

表现:年度报告中使用不同计算口径(如碳排放范围划分随意变更)。

影响:无法纵向追踪进展,降低报告参考价值。

二、目标与行动脱节

空洞承诺无具体路径

表现:设定模糊目标(如“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未说明阶段性措施。

影响:被质疑缺乏可行性,沦为营销话术。

忽略实质性议题

表现:未回应核心利益相关方关切(如制造业企业回避劳工权益问题)。

影响:报告偏离实际需求,失去针对性。

三、框架与标准应用不当

框架混杂或标准冲突

表现:同时引用GRI、TCFD、SASB等多种标准,但未说明选择逻辑或整合方法。

影响:信息碎片化,降低专业读者认可度。

忽视地域或行业特殊性

表现:套用通用模板,未结合行业特征(如矿业回避生物多样性影响)。

影响:报告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四、沟通与反馈机制缺失

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

表现:未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客户、员工、社区意见。

影响:报告视角单一,忽略关键风险点。

未披露负面事件与改进措施

表现:回避已发生的ESG相关事故(如安全事故、合规处罚)。

影响:一旦事件曝光,企业声誉将遭受更大冲击。

五、形式与可读性问题

过度技术化或冗长

表现:堆砌专业术语,缺乏可视化图表或摘要。

影响:普通读者难以理解,削弱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滞后

表现:报告晚于财年结束后6个月发布。

影响:数据时效性降低,决策参考价值减弱。

提升可信度的关键对策

数据层面:建立统一ESG数据管理平台,确保可追溯、可验证。

流程层面:引入第三方鉴证,明确标准应用逻辑。

内容层面:优先披露实质性议题,平衡正负面信息。

沟通层面:定期更新进展,建立利益相关方反馈渠道。

通过避免上述错误并增强透明度,企业可显著提升ESG报告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进而支撑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消息提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