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力量改变安全
用数据力量驱动管理

企业如何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

来源: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阅读量:6 发表时间:2023-02-22 16:44:58 标签: 安全隐患

导读

企业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应该这样做:1、组织管理;2、隐患排查;3、隐患治理;4持续改进。

企业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应该这样做:1、组织管理;2、隐患排查;3、隐患治理;4持续改进。

驾驶安全 (2)

具体内容如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促进和补充,一旦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成隐患。

一、组织管理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设备等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高管理层的职责。

2.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召开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及预期效果等内容。

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步骤、任务分工、工作要求和考核奖惩等内容,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发布。

3.建章立制

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考核奖惩制度等,以及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确保体系建设有据可依。

4.实施培训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对全员进行培训教育,明确学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等;

培训内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与标准、隐患排查防控措施落实及要求、闭环管理等;

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培训档案。

二、隐患排查

1.确定隐患排查类型、项目

隐患排查类型: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隐患排查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的“风险点、危险源”可以作为隐患排查的对象,根据隐患排查每个对象的特点、时间安排、季节特点等,确定具体的隐患排查项目。并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

2.明确隐患排查依据

常规的隐患排查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方案一:根据隐患排查依据,以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企业按照场所、区域、部位分别编制适合本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内容。

方案二:将风险分级管控中的控制措施直接变成隐患排查清单,是重要、直接的途径。

如:山东省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隐患排查清单分为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江西省发布的《江西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实施指南》,隐患排查清单包含基础管理类和现场管理类,每类隐患排查清单包括排查类别、排查内容、排查依据、排查方法、排查记录、排查结果等具体内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实施隐患排查

按照体系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三、隐患治理

1.通报隐患信息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

2.下发隐患整改通知

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3.隐患分类治理

存在隐患的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分类进行治理。一般事故隐患要求立即整改或限期改正,重大事故隐患要求实行即时报告。

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重大事故隐患: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4.隐患治理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若验收合格,隐患治理结束,隐患消除;若验收不合格,由验收人返回给整改人(单位)重新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四、持续改进

1.评审

企业应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和执行情况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也应及时组织评审。


消息提示

关闭